MCGS嵌入版組態軟件把報警處理作為(wei) 數據對象的屬性封裝在數據對象內(nei) ,由實時數據庫來自動分析處理。當數據對象的值或狀態發生改變時,實時數據庫判斷對應的數據對象是否產(chan) 生了報警或已產(chan) 生的報警是否已經結束,並把所發生的報警信息通知給係統工程的其他部分。實時數據庫根據用戶的組態設定,把報警信息存入指定的存盤數據庫文件中。實時數據庫隻負責對報警進行的判斷、通知和存儲(chu) 三項工作, 報警產(chan) 生後所要進行其他處理操作,則需要用戶在組態過程中製定方案,來完成該報警信息的使用和報警的顯示等。人機界麵設計如下:
1定義(yi) 報警
報警的定義(yi) 在數據對象的屬性頁中進行完成的。首先選中“允許進行報警處理”複選框,確定報警的優(you) 先級,使實時數據庫能對該對象進行報警處理;報警定義(yi) 是要填寫(xie) 報警注釋、正確設置報警限值或報警狀態,如圖4-1所示。
圖4-1 數據對象報警屬性
數值型數據對象有六種報警 下下限、下限、上限、上上限、上偏差、下偏差。開關(guan) 型數據對象有四種報警方式 開關(guan) 暈報警、開關(guan) 暈跳變報警、開關(guan) 暈正跳變報警和開關(guan) 暈負跳變報警,開關(guan) 暈報警時可以選擇是開報警或者關(guan) 報警,當一種狀態為(wei) 報警狀態時,另一種狀態就為(wei) 正常狀態。用戶在使用時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一種或多種報警方式。事件型數據對象不進行報警限值或狀態設置,當對應的事件產(chan) 生時報警也就產(chan) 生,對事件型數據對象報警的產(chan) 生和結束是同時完成的。字符型數據對象和組對象不能設置報警屬性,但對組對象而言所包含的成員可以單個(ge) 設置報警。組對象一般可用來對報警進行分類管理,以方便係統其他部分對同類報警進行處理。當報警信息產(chan) 生時可以設置報警信息是否需要自動存盤,這種設置操作需要在數據對象的存盤屬性中完成。
以循環水控製係統中的“液位1”數據對象為(wei) 例進行講解定義(yi) 數據對象報警信息的過程;在實時數據庫中雙擊“液位1” 數據對象,在報警屬性中選中“允許進行報警處理”;在報警設置中選中“上限報警”,把報警值設為(wei) 9 米;報警注釋為(wei) 水滿了;在報警設置中選中“下限報警”,把報警值設為(wei) 1米;報警注釋為(wei) 水沒了,如圖4-2所示。在存盤屬性中,選中“自動保存產(chan) 生的報警信”,確認後完成數據對象的屬性設置,如圖4-3所 示。
圖4-2 “液位1” 數據對象的報警屬性設置
圖4-3 數據對象的存盤屬性設置
對千液位2、液位3數據對象隻需要把“上限報警”的報警值設為(wei) 4m和8m,把“下限報警”的報警值設為(wei) 2m和3m,注釋內(nei) 容與(yu) 液位1其他一樣相同。在存盤屬性中選中“自動保存產(chan) 生的報警信息”。具體(ti) 操作如圖4-4、圖4-5所示。
圖4-4 數據對象的報警屬性設置
圖4-5液位2、液位3數據對象的報警屬性設置
2報警顯示畫麵設置
實時數據庫隻負責關(guan) 千報警的判斷、通知和存儲(chu) 三項工作,而報警產(chan) 生後所要進行的其他處理操作需要用戶在組態過程中實現。
01報警瀏覽構件設置打開“用戶窗口”,進入“報警”窗口在工具條中單擊“工具箱”彈出“工具箱”,從(cong) “工具箱”選擇“標簽”的圖標,變“十”後用鼠標拖動到適當位置與(yu) 大小。填寫(xie) 三個(ge) 文本框內(nei) 容分別“實時報警”“曆史報警”“修改報警限值”字體(ti) 為(wei) 紅色、背景為(wei) 臼色。
從(cong) “工具箱”選擇“報警瀏覽”圖標,變“十”後用鼠標拖動到適當大小放到“實時報警”字體(ti) 的下麵,如圖4-6所示。
圖4-6 報警瀏覽構件
報警瀏覽構件的作用是顯示實時的報警信息,雙擊報警瀏覽構件彈出報 警瀏覽構件屬性設置。在“報警瀏覽構件屬性設置”中,打開基本屬性把顯 示模式的實時報警數據改為(wei) 液位組,基本顯示行數改為(wei) 3行,滾動方向改為(wei) 新報警在上。其他設置如圖4-7所示。按“確認”後則報警顯示設置完畢。
圖4-7 報警瀏覽構件屬性設置
從(cong) “工具箱”選擇“報警顯示” 圖標,變“十”後用鼠標拖動到適當大小放到“曆史報警”字體(ti) 的下麵,如圖4-8所示。
圖4-8 報警顯示構件
報警顯示構件的作用是顯示曆史的報警信息,雙擊報警屬性構件彈出報警瀏覽構件屬性設置。在“報警顯示構件屬性設置”中,打開基本屬性把對應的數據對象名稱改為(wei) ;液位組,最大記錄數改為(wei) 6並且選擇運行時,允許改變列的寬度。其他設置如圖4-9所示。按“確認”後則報警顯示設置完畢。
圖4-9 報警顯示構件屬性設置
打開工作台的“實時數據庫”,對“液位1”、“液位2”、“液位3”的上下限報警值都定義(yi) 好了,如果想在運行環境下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需要改變報警上下限值,如何實現呢?在MCGS嵌入式組態軟件中,為(wei) 用戶提供了大暈的函數,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靈活地進行設置。具體(ti) 操作如下
打開“實時數據庫”中的 “新增對象”提示框,增加六個(ge) 變暈,分別為(wei) 液位1上限、液位1下限、液位2上限、液位2下限、液位3上限、液位3下限,具體(ti) 設置如圖4-10至圖4-12所示。
圖4-10 液位1上限報警和液位1下限報警的數據對象屬性設置
圖4-11 液位2上限報警和 液位2下限報警的數據對象屬性設置
圖4-12 液位3上限報警和 液位3下限報警的數據對象屬性設置
在“用戶窗口”選“循環水控製”窗口進入,在“工具箱”選“標簽” 圖標用千文字注釋,分別在適當的位置寫(xie) 入“上限值”、“上限值”、“液位1”、“液位2”、“液位3”。選中工具箱當中的“輸入框”
圖標,用千在運行時輸入上下限值,如圖4-13所示。
圖4-13“上限值”和“上限值”的輸入框
以“液位1上限”輸入框為(wei) 例進行說明;雙擊 圖標進行輸入框構件屬性設置,在設置屬性過程中隻需要設置“操作屬性”,把對應數據對象的 名稱改為(wei) “ 液位1上限”即可,其他設置屬性不變。“液位1上下限”、“液位2上限”、“液位2下限”、“液位3上限”、“液位3下限”。操作步驟如圖4-14至圖4-16所示。
圖4-14“液位1上限”和“液位1下限”輸入框屬性設置
圖4-15“液位2上限”和“液位2下限”輸入框屬性設置
圖4-16“液位3上限” 和“液位3下限”輸入框屬性設置
以上的組態畫麵設置完成後進入MCGS組態環境工作台,在“運行策略”中雙擊“循環策略”,打開腳本程序編輯環境,在腳本程序中增加如下語句
!SetAlmValue(液位1,液位1上限報警,3)
!SetAlmValue(液位1,液位1下限報警,2)
!SetAlmValue(液位2,液位2上限報警,3)
!SetAlmValue(液位2,液位2下限報警,2)
!SetAlmValue(液位3,液位3上限報警,3)
!SetAlmValue(液位3,液位3下限報警,2)
若對該函數!SetAlmValue(液位1,液位1上限,3)不了解,按工具條上的“在線幫助”, MCGS嵌入組態軟件給出解釋信息。按“幫助”按鈕彈出“MCGS幫助係統”,在“索引”中輸入!SetAlmValue (DatName,Value,Flag)
函數意義(yi) 設置數據對象DatName對應的報警限值,隻有在數據對象DatName“允許進行報警處理”的屬性被選中後,本函數的操作才有意義(yi) 。對組對象、字符型數據對象、事件型數據對象本函數無效。對數值型數據對象,用Flag來標識改變何種報警限值。
返 回 值 數值型,返回值等千0 調用正常,不等千0 調用不正常。
參 數 DatName 數據對象名。
Value 新的報警值,數值型。
Flag 數值型,標誌要操作何種限值,具體(ti) 意義(yi) 如下
Flag參數具體(ti) 意義(yi) 如下 1下下限報警值、2下限報警值、3上限報警值、4上上限報警值、5下偏差報警限值、6上偏差報警限值、7偏差報警基準值。
實 例 !SetAlmValue (電機溫度,200,3),把數據對象“電機溫度”的報警上限值設為(wei) 200。
04報警動畫設置
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當有報警產(chan) 生時,通常有提示燈進行顯示輸出不同的工作狀態,下麵來講解製作報警動畫的具體(ti) 操作步驟
在“用戶窗口”中選中“報警”窗口雙擊進入,單擊“工具箱”中的“插入元件” 圖標,進入“對象元件庫管理”,從(cong) “指示”中選取如下圖 ,調整大小放在適當位置。作為(wei) “液位1”、“液位2”、“液位3”的報警指示,具體(ti) 設置如 圖4-16至圖4-18所示。
圖4-16“液位1”的報警指示燈屬性設置
圖4-17“液位2”的報警指示燈屬性設置
圖4-18“液位3”的報警指示燈屬性設置
上述報警窗口的屬性設置全部設置完成後,退出運行策略窗口。點擊下載按鈕進入模擬運行環境,檢查所有設定的報警信息、報警指示燈、修改報警限值是否按照編寫(xie) 的控製流程出現相應的動畫效果。報警窗口效果圖如圖4-19所示。
圖4-19報警查看的效果圖
總結:重點介紹了MCGS嵌入版組態軟件的報警係統的屬性設置,如定義(yi) 報警、報警顯示畫麵設置、修改報警限值、報警動畫等。通過本章的學習(xi) 使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MCGS嵌入版組態軟件的特點,應用MCGS嵌入版組態軟件來編寫(xie) 比較複雜實際工程。
(文章來源網絡,僅(jin) 供參考。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