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較指令
1)比較指令(CMP)
比較源操作數[S1·]和[S2·]的值,並將比較的結果送到目標操作數[D·]。
下圖中當X0為(wei) ON時將[S1·]K100和[S2·]C20進行比較,並將結果分別保存到M0、M1、M2中。
當[S1·]100>[S2·]C20當前值時,M0為(wei) ON;當[S1·]100=[S2·]C20當前值時,M1為(wei) ON;當[S1·]100<[S2·]C20當前值時,M2為(wei) ON。
2)觸點比較指令
對兩(liang) 個(ge) 數值進行比較,條件成立時輸出為(wei) ON。比較方式為(wei) :/=/>=/<=/<>(不等於(yu) )。
下圖表示當C1當前值>20且C2當前值<=30時,Y0為(wei) ON。
二、四則運算指令
1)加運算(ADD )
將源操作數[S1·]和[S2·]相加,並將結果保存到目標操作數[D·]。在進行32位運算時指定的操作數為(wei) 低位,如圖中程序則表示(D101,D100)+(D11,D110)→(D121,D120)。
2)減運算(SUB)
用源操作數[S1·]減去[S2·],並將結果保存到目標操作數[D·]。32位運算的方式與(yu) 加運算相同。
3)乘運算(MUL)
將源操作數[S1·]和[S2·]相乘,並將結果保存到目標操作數[D·]。
在進行16位運算時目標操作數為(wei) 32位,即(D0)×(D1)→(D5,D4)。
在進行32位運算時目標操作數為(wei) 64位,即(D1,D0)×(D3,D2)→(D7,D6;D5,D4)。
4)除運算(DIV)
被除數[S1·]除以除數[S2·],並將結果保存到目標操作數[D·],餘(yu) 數保存到[D·]的下一個(ge) 元件。
在進行16位運算時被除數為(wei) (D0),除數為(wei) (D2),商為(wei) (D4),餘(yu) 數為(wei) (D5)。
在進行32位運算時被除數為(wei) (D1,D0),除數為(wei) (D3,D2)商為(wei) (D5,D4)餘(yu) 數為(wei) (D7,D6)。
5)加1和減1指令
使用脈衝(chong) 執行時,每檢測到執行條件的上升沿[D·]會(hui) 自動加1/減1。
使用連續執行時,則每個(ge) 掃描周期加1/減1。
三、區間複位指令(ZRST)
將[D1·]和[D2·]指定範圍內(nei) 的元件成批複位。
[D1·]和[D2·]應為(wei) 同類型元件,[D1·]指定的元件號應小於(yu) 等於(yu) [D2·]指定的元件號。
下圖程序表示將M500~M599成批複位。
四、指令運用
以《部件分配》項目為(wei) 例對上述指令進行演示。
1)確定變量表
進入項目後,根據項目要求和仿真動畫確定各個(ge) 元件所對應的I/O地址。
|項目要求
仿真動畫
2)編輯程序
程序段1:物件供給按下按鈕PB1且機器人在原點,機器人供給物件。
程序段2:1號傳(chuan) 送帶正轉旋轉旋鈕SW1,1號傳(chuan) 送帶動作。
|程序段3:物件型號檢測當X3為(wei) ON且X2、X1為(wei) OFF時,表示物件是小型號,讓輔助繼電器M1為(wei) ON並自鎖。當X4檢測到物件放置到位後複位M1。中型號與(yu) 大型號物件的檢測原理與(yu) 其類似。
程序段4:推出機構動作控製物件到位檢測傳(chuan) 感器X10~X12檢測到物件到達指定位置後,對應的推出機構動作。當物件到達指定數量後,推出機構不再動作。
程序段5:2~4號輸送帶動作控製當對應型號的物件沒有達到指定數量,且物件到位檢測傳(chuan) 感器X10~X12沒有檢測到物件,對應的輸送帶動作。當對應型號的物件達到指定數量後,無論物件到位檢測傳(chuan) 感器X10~X12是否檢測到物件,所有輸送帶都要動作,將物料推到地下。旋鈕SW1為(wei) OFF後所有輸送帶停止動作。
程序段6:物件計數每檢測到物件放置檢測傳(chuan) 感器X4~X6的上升沿,對應寄存器就進行加1。加1指令輸入方式:INC(空格)D1。
程序段7:比較物件數量當物件未達到指定數量時,物件正常輸送與(yu) 放置;當物件到達指定數量後,推出機構不動作,直接將該物件輸送到地上。比較指令輸入方法:=(空格)D1(空格)K2。
程序段8:複位寄存器所有動作完成後將旋鈕SW1旋轉到OFF,並利用區間複位指令對寄存器進行複位,等待開始下一次循環。
程序整體(ti)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