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的累加器A與(yu) 片外RAM之間的數據傳(chuan) 遞類指令
MOVX A,@Ri
MOVX @Ri,A
MOVX A,@DPTR
MOVX @DPTR,A
說明:
1)在51係列單片機中,與(yu) 外部存儲(chu) 器RAM打交道的隻能是A累加器。所有需要傳(chuan) 送入外部RAM的數據必需要通過A送去,而所有要讀入的外部RAM中的數據也必需通過A讀入。在此我們(men) 能看出內(nei) 外部RAM的區別了,內(nei) 部RAM間能直接進行數據的傳(chuan) 遞,而外部則不行,比如,要將外部RAM中某一單元(設為(wei) 0100H單元的數據)送入另一個(ge) 單元(設為(wei) 0200H單元),也必須先將0100H單元中的內(nei) 容讀入A,然後再傳(chuan) 送到0200H單元中去。
要讀或寫(xie) 外部的RAM,當然也必須要知道RAM的地址,在後兩(liang) 條單片機指令中,地址是被直接放在DPTR中的。而前兩(liang) 條指令,由於(yu) Ri(即R0或R1)隻是一個(ge) 8位的寄存器,所以隻供給低8位地址。因為(wei) 有時擴展的外部RAM的數量比較少,少於(yu) 或等於(yu) 256個(ge) ,就隻需要供給8位地址就夠了。
使用時應當首先將要讀或寫(xie) 的地址送入DPTR或Ri中,然後再用讀寫(xie) 命令。
例:將單片機外部RAM中100H單元中的內(nei) 容送入外部RAM中200H單元中。
MOV DPTR,#0100H
MOVX A,@DPTR
MOV DPTR,#0200H
MOVX @DPTR,A
程序存儲(chu) 器向累加器A傳(chuan) 送指令
MOVC A,@A+DPTR 本指令是將ROM中的數送入A中。本指令也被稱為(wei) 單片機查表指令,常用此指令來查一個(ge) 已做好在ROM中的表格 說明:
此條指令引出一個(ge) 新的尋址辦法:變址尋址。本指令是要在ROM的一個(ge) 地址單元中找出數據,顯然必須知道這個(ge) 單元的地址,這個(ge) 單元的地址是這樣確定的:在執行本指令立腳點DPTR中有一個(ge) 數,A中有一個(ge) 數,執行指令時,將A和DPTR中的數加起為(wei) ,就成為(wei) 要查找的單元的地址。
查找到的結果被放在A中,因此,本條指令執行前後,A中的值不一定相同。
例:有一個(ge) 數在R0中,要求用查表的辦法確定它的平方值(此數的取值範圍是0-5)
MOV DPTR,#TABLE
MOV A,R0
MOVC A,@A+DPTR
TABLE: DB 0,1,4,9,16,25
設R0中的值為(wei) 2,送入A中,而DPTR中的值則為(wei) TABLE,則最終確定的ROM單元的地址就是TABLE+2,也就是到這個(ge) 單元中去取數,取到的是4,顯然它正是2的平方。其它數據也能類推。
標號的真實含義(yi) :從(cong) 這個(ge) 地方也能看到另一個(ge) 問題,我們(men) 使用了標號來替代具體(ti) 的單元地址。事實上,標號的真實含義(yi) 就是地址數值。在這裏它代表了,0,1,4,9,16,25這幾個(ge) 數據在ROM中存放的起點位置。而在以前我們(men) 學過的如LCALL DELAY單片機指令中,DELAY 則代表了以DELAY為(wei) 標號的那段程序在ROM中存放的起始地址。事實上,CPU正是通過這個(ge) 地址才找到這段程序的。
能通過以下的例程再來看一看標號的含義(yi) :
MOV DPTR,#100H
MOV A,R0
MOVC A,@A+DPTR
ORG 0100H.
DB 0,1,4,9,16,25
如果R0中的值為(wei) 2,則最終地址為(wei) 100H+2為(wei) 102H,到102H單元中找到的是4。這個(ge) 能看懂了吧?
那為(wei) 什麽(me) 不這樣寫(xie) 程序,要用標號呢?不是增加疑惑嗎?
如果這樣寫(xie) 程序的話,在寫(xie) 程序時,我們(men) 就必須確定這張表格在ROM中的具體(ti) 的位置,如果寫(xie) 完程序後,又想在這段程序前插入一段程序,那麽(me) 這張表格的位置就又要變了,要改ORG 100H這句話了,我們(men) 是經常需要修改程序的,那多麻煩,所以就用標號來替代,隻要一編譯程序,位置就自動發生變化,我們(men) 把這個(ge) 麻煩事交給計算機��指我們(men) 用的電腦去做了。
堆棧操作
PUSH direct
POP direct
第一條指令稱之為(wei) 推入,就是將direct中的內(nei) 容送入堆棧中,第二條指令稱之為(wei) 彈出,就是將堆棧中的內(nei) 容送回到direct中。推入指令的執行過程是,首先將SP中的值加1,然後把SP中的值當作地址,將direct中的值送進以SP中的值為(wei) 地址的RAM單元中。例:
MOV SP,#5FH
MOV A,#100
MOV B,#20
PUSH ACC
PUSH B
則執行第一條PUSH ACC指令是這樣的:將SP中的值加1,即變為(wei) 60H,然後將A中的值送到60H單元中,因此執行完本條指令後, 內(nei) 存60H單元的值就是100,同樣,執行PUSH B時,是將SP+1,即變為(wei) 61H,然後將B中的值送入到61H單元中,即執行完本條指令後,61H單元中的值變為(wei) 20。
POP指令的在單片機中執行是這樣的,首先將SP中的值作為(wei) 地址,並將此地址中的數送到POP指令後麵的那個(ge) direct中,然後SP減1。
接上例:
POP B
POP ACC
則執行過程是:將SP中的值(現在是61H)作為(wei) 地址,取61H單元中的數值(現在是20),送到B中,所以執行完本條指令後B中的值是20,然後將SP減1,因此本條指令執行完後,SP的值變為(wei) 60H,然後執行POP ACC,將SP中的值(60H)作為(wei) 地址,從(cong) 該地址中取數(現在是100),並送到ACC中,所以執行完本條指令後,ACC中的值是100。
這有什麽(me) 意義(yi) 呢?ACC中的值本來就是100,B中的值本來就是20,是的,在本例中,的確沒有意義(yi) ,但在實際工作中,則在PUSH B後一般要執行其他指令,而且這些指令會(hui) 把A中的值,B中的值改掉,所以在程序的結束,如果我們(men) 要把A和B中的值恢複原值,那麽(me) 這些指令就有意義(yi) 了。
還有一個(ge) 問題,如果我不用堆棧,比如說在PUSH ACC指令處用MOV 60H,A,在PUSH B處用指令MOV 61H,B,然後用MOV A,60H,MOV B,61H來替代兩(liang) 條POP指令,不是也一樣嗎?是的,從(cong) 結果上看是一樣的,但是從(cong) 過程看是不一樣的,PUSH和POP指令都是單字節,單周期指令,而MOV指令則是雙字節,雙周期指令。更何況,堆棧的作用不止於(yu) 此,所以一般的計算機上都設有堆棧,單片機也是一樣,而我們(men) 在編寫(xie) 子程序,需要保存數據時,常常也不采用後麵的辦法,而是用堆棧的辦法來實現。
例:寫(xie) 出以下單片機程序的運行結果
MOV 30H,#12
MOV 31H,#23
PUSH 30H
PUSH 31H
POP 30H
POP 31H
結果是30H中的值變為(wei) 23,而31H中的值則變為(wei) 12。也就兩(liang) 者進行了數據交換。從(cong) 這個(ge) 例程能看出:使用堆棧時,入棧的書(shu) 寫(xie) 次序和出棧的書(shu) 寫(xie) 次序必須相反,才能保證數據被送回原位,不然就要出錯了。
作業(ye) :在MCS51下執行上麵的例程,注意觀察內(nei) 存窗口和堆棧窗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