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圖上得知:這是可同時觸發2個(ge) 可控矽的觸發板。圖中有一脈衝(chong) 變壓器,其次級有2組線圈,分別接圖中的G1、K1和G2、K2接點。
對於(yu) 交流可控整流輸出電路或交流調壓電路,其主回路都含有2隻可控矽器件作為(wei) 正負半周的可控整流器件,由於(yu) 這二個(ge) 可控矽的陰極不為(wei) 同電位,故需用2路獨立的觸發信號,來分別觸發這2隻可控矽。圖中的G1、K1與(yu) G2、K2即為(wei) 2路獨立的觸發信號的引線端。其與(yu) 可控矽連線為(wei) :G1與(yu) K1接第一個(ge) 可控矽的柵極與(yu) 陰極,G2與(yu) K2接第二個(ge) 可控矽的柵極與(yu) 陰極,請見下圖的可控矽與(yu) 觸發板的連線:該圖為(wei) 可控矽交流調壓電路,主回路有2隻反並聯可控矽組成,其D1管的柵極接觸發板的G1引線端,D1管的陰極接觸發板的K1引線端,D2管的柵極接觸發板的G2引線端,D2管的陰極接觸發板的K2引線端,D1與(yu) D2這二個(ge) 可控矽是分別工作電源電壓的正負半周:
正半周(即UA>UB)時,可控矽D1的陽極電位高於(yu) 其陰極,故G1端輸入正脈衝(chong) 觸發時,可控矽D1由截止變導通。而可控矽D2此時陽極電位低於(yu) 其陰極,故G2端雖然也同時輸入觸發正脈衝(chong) ,可控矽卻不會(hui) 被觸發而導通。
負半周時,可控矽D2陽極電位高於(yu) 其陰極,故G2輸入正脈衝(chong) 觸發時,D2可控矽由截止變導通。而可控矽D1此時陽極電位低於(yu) 其陰極,故G1雖然也同時輸入觸發正脈衝(chong) ,但D1可控矽卻不會(hui) 被觸發而導通。
下麵出一個(ge) 可控矽交流調壓電路,表示與(yu) 觸發板連接圖:
交流調壓電路工作原理:在交流正半周時,其UA >UB,及此時D1管的陽極電位高於(yu) 陰極,而D2管的陽極電位低於(yu) 陰極,故當觸發板發出觸發脈衝(chong) 時,雖然G1與(yu) G2同時產(chan) 生正脈衝(chong) ,隻有D1管被觸發而導通,G2管仍截至(見右側(ce) 的G1正半周負載波形)。在交流負半周時,其UA <UB,及此時D1管的陽極電位低於(yu) 陰極,而D2管的陽極電位高於(yu) 陰極,故當觸發板發出觸發脈衝(chong) 時,雖然G1與(yu) G2同時產(chan) 生正脈衝(chong) ,隻有D2管被觸發而導通,G1管仍截至(見右側(ce) 的G2正半周負載波形)。而負載電阻的波形為(wei) 上述正負波形之和(即右側(ce) 圖最低下圖)。如觸發脈衝(chong) 的相位後移,會(hui) 使正負半周的整流波形變小,即R的電壓變小,即改變觸發脈衝(chong) 的觸發角,可達到改變輸出交流電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