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LED基礎知識
LED 是取自 Light Emitting Diode 三個(ge) 字的縮寫(xie) ,中文譯為(wei) “發光二極管”,顧名思義(yi) 發光二極管是一種可以將電能轉化為(wei) 光能的電子器件具有二極管的特性。目前不同的發光二極管可以發出從(cong) 紅外到藍間不同波長的光線,目前發出紫色乃至紫外光的發光二極管也已經誕生。除此之外還有在藍光LED上塗上熒光粉,將藍光轉化成白光的白光LED。
LED的色彩與(yu) 工藝: 製造LED的材料不同,可以產(chan) 生具有不同能量的光子,借此可以控製LED所發出光的波長,也就是光譜或顏色。曆史上第一個(ge) LED所使用的材料是砷(As) 化镓(Ga) ,其正向PN結壓降(VF,可以理解為(wei) 點亮或工作電壓)為(wei) 1.424V,發出的光線為(wei) 紅外光譜。另一種常用的LED材料為(wei) 磷(P)化镓(Ga),其正向 PN結壓降為(wei) 2.261V,發出的光線為(wei) 綠光。
基於(yu) 這兩(liang) 種材料,早期 LED工業(ye) 運用GaAs1-xPx材枓結構,理論上可以生產(chan) 從(cong) 紅外光一直到綠光範圍內(nei) 任何波長的LED,下標X代表磷元素取代砷元素的百分比。一般通過 PN結壓降可以確定LED的波長顏色。其中典型的有GaAs0.6P0.4 的紅光 LED,GaAs0.35P0.65 的橙光LED,GaAs0.14P0.86 的黃光 LED等。由於(yu) 製造采用了鎵、砷、磷三種元素,所以俗稱這些LED為(wei) 三元素發光管。而GaN(氮化镓)的藍光 LED 、GaP 的綠光 LED和GaAs紅外光LED,被稱為(wei) 二元素發光管。而目前最新的工藝是用混合鋁(Al)、鈣(Ca) 、銦(In)和氮(N)四種元素的AlGaInN 的四元素材料製造的四元素LED,可以涵蓋所有可見光以及部份紫外光的光譜範圍。
LED發光強度:發光強度的衡量單位有照度單位(勒克司Lux)、光通量單位(流明Lumen)、發光強度單位(燭光 Candle power).
1CD(燭光)指完全輻射的物體(ti) ,在白金凝固點溫度下,每六十分之一平方厘米麵積的發光強度。(以前指直徑為(wei) 2.2厘米,質量為(wei) 75.5克的鯨油燭,每小時燃燒7.78克,火焰高度為(wei) 4.5厘米,沿水平方向的發光強度)
1L(流明)指1 CD燭光照射在距離為(wei) 1厘米,麵積為(wei) 1平方厘米的平麵上的光通量。
1Lux(勒克司)指1L的光通量均勻地分布在1平方米麵積上的照度。
一般主動發光體(ti) 采用發光強度單位燭光CD,如白熾燈、LED等;反射或穿透型的物體(ti) 采用光通量單位流明L,如LCD投影機等;而照度單位勒克司Lux,一般用於(yu) 攝影等領域。三種衡量單位在數值上是等效的,但需要從(cong) 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比如:如果說一部LCD投影機的亮度(光通量)為(wei) 1600流明,其投影到全反射屏幕的尺寸為(wei) 60英寸(1平方米),則其照度為(wei) 1600勒克司,假設其出光口距光源1厘米,出光口麵積為(wei) 1平方厘米,則出光口的發光強度為(wei) 1600CD。而真正的LCD投影機由於(yu) 光傳(chuan) 播的損耗、反射或透光膜的損耗和光線分布不均勻,亮度將大打折扣,一般有50%的效率就很好了。
實際使用中,光強計算常常采用比較容易測繪的數據單位或變向使用。對於(yu) LED顯示屏這種主動發光體(ti) 一般采用CD/平方米作為(wei) 發光強度單位,並配合觀察角度為(wei) 輔助參數,其等效於(yu) 屏體(ti) 表麵的照度單位勒克司;將此數值與(yu) 屏體(ti) 有效顯示麵積相乘,得到整個(ge) 屏體(ti) 的在最佳視角上的發光強度,假設屏體(ti) 中每個(ge) 像素的發光強度在相應空間內(nei) 恒定,則此數值可被認為(wei) 也是整個(ge) 屏體(ti) 的光通量。一般室外LED顯示屏須達到4000CD/平方米以上的亮度才可在日光下有比較理想的顯示效果。普通室內(nei) LED,最大亮度在700~2000 CD/平方米左右。
單個(ge) LED的發光強度以CD為(wei) 單位:
同時配有視角參數,發光強度與(yu) LED的色彩沒有關(guan) 係。單管的發光強度從(cong) 幾個(ge) mCD到五千mCD不等。LED生產(chan) 廠商所給出的發光強度指LED在20mA電流下點亮,最佳視角上及中心位置上發光強度最大的點。封裝LED時頂部透鏡的形狀和LED芯片距頂部透鏡的位置決(jue) 定了LED視角和光強分布。一般來說相同的LED視角越大,最大發光強度越小,但在整個(ge) 立體(ti) 半球麵上累計的光通量不變。
當多個(ge) LED較緊密規則排放,其發光球麵相互疊加,導致整個(ge) 發光平麵發光強度分布比較均勻。在計算顯示屏發光強度時,需根據LED視角和LED的排放密度,將廠商提供的最大點發光強度值乘以30%~90%不等,作為(wei) 單管平均發光強度。
LED的發光壽命很長:
生產(chan) 廠家一般都標明為(wei) 100,000小時以上,實際還應注意LED的亮度衰減周期,如大部分用於(yu) 汽車尾燈的UR紅管點亮十幾至幾十小時後,亮度就隻有原來的一半了。亮度衰減周期與(yu) LED生產(chan) 的材料工藝有很大關(guan) 係,一般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選用亮度衰減較緩慢的四元素LED。
配色、白平衡:
白色是紅綠藍三色按亮度比例混合而成,當光線中綠色的亮度為(wei) 69%,紅色的亮度為(wei) 21%,藍色的亮度為(wei) 10%時,混色後人眼感覺到的是純白色。但LED紅綠藍三色的色品坐標因工藝過程等原因無法達到全色譜的效果,而控製原色包括有偏差的原色的亮度得到白色光,稱為(wei) 配色。
當為(wei) 全彩色LED顯示屏進行配色前,為(wei) 了達到最佳亮度和最低的成本,應盡量選擇三原色發光強度成大致為(wei) 3:6:1比例的LED器件組成像素。
白平衡要求三種原色在相同的調灰值下合成的仍舊為(wei) 純正的白色。
原色、基色:
原色指能合成各種顏色的基本顏色。色光中的原色為(wei) 紅、綠、藍,下圖為(wei) 光譜表,表中的三個(ge) 頂點為(wei) 理想的原色波長。如果原色有偏差,則可合成顏色的區域會(hui) 減小,光譜表中的三角形會(hui) 縮小,從(cong) 視覺角度來看,色彩不僅(jin) 會(hui) 有偏差,豐(feng) 富程度減少。
LED發出的紅、綠、藍光線根據其不同波長特性和大致分為(wei) 紫紅、純紅、橙紅、橙、橙黃、黃、黃綠、純綠、翠綠、藍綠、純藍、藍紫等,橙紅、黃綠、藍紫色較純紅、純綠、純藍價(jia) 格上便宜很多。三個(ge) 原色中綠色最為(wei) 重要,因為(wei) 綠色占據了白色中69%的亮度,且處於(yu) 色彩橫向排列表的中心。因此在權衡顏色的純度和價(jia) 格兩(liang) 者之間的關(guan) 係時,綠色是著重考慮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