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PLC的編程方式是多樣的,就如同條條大路通羅馬一樣,但基準是一樣的,即PLC編程的語法和數據類型等等,即教科書或者官方的培訓資料,這個是編程的起始點;2、接下來就是如何編程: 1.在編程開始的時候,不要從編 ...
1、plc的編程方式是多樣的,就如同條條大路通羅馬一樣,但基準是一樣的,即plc編程的語法和數據類型等等,即教科書或者官方的培訓資料,這個是編程的起始點;2、接下來就是如何編程:
1.在編程開始的時候,不要從編程的角度去理解工藝,而是要從數學的角度來分析工藝過程,即數學建模的過程。這個過程越精細,之後編寫的程序也就越完善;
2.接下來就是程序結構的設計:程序結構的好壞,決定了程序可讀性和可維護性。畢竟編程不僅僅是實現控製的目標,更加是一種語言的交流。程序的結構要與之前建立的模型要有一一對應的關係。
在之前的討論中,就提出了工藝編程的結構化,主要是借助FB塊的多重背景數據,而實現子程序模塊之間的參數傳遞、以及標準化移植等等。
至於全局變量的使用,主要的建議從係統的結構上看,如果是需要其在全局上使用,如:常置1,常置0;係統時鍾的脈衝信號等等,則隻需要在PLC啟動的時候進行初始化即可。其他情況,比如係統的啟動停止指令等等;而如果是在局部使用,則可以在每次使用的時候,對其進行初始化,然後再賦值使用,比如一個設備的主功能塊,可以再主功能塊開始的時候進行初始化,然後在各個子功能塊中使用;使用之後如果需要給其他主功能塊使用,則可以將其值輸出。
這一點做起來很難,不妨從一兩個相同或相似設備的編程開始應用,直到更多設備的靈活應用。
3、調試過程
調試的時候,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監視所定義的變量,在step7中的調試功能中提供了測試模式,可以直接監視所需要監視對象的背景數據塊的功能。而不會因為多次調用,而無法監視程序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