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圖( LAD)是一種圖形語言,比較形象直觀,容易掌握,是應用最廣泛的編程語言之一。梯形圖與(yu) 繼電器控製電路圖的表達方式極為(wei) 相似,適於(yu) 熟悉繼電器控製電路的用戶使用,特別適於(yu) 數字量邏輯控製。有時把梯形圖稱為(wei) 電路或程序。
梯形圖沿用了傳(chuan) 統控製圖中繼電器的觸點、線圈、串並聯等術語和圖形符號,並增加了許多功能強、使用靈活、在繼電器一接觸器控製係統中沒有的指令符號,梯形圖與(yu) 繼電器一接觸器控製係統圖的形式及符號有許多相同或相仿的地方。梯形圖按自上而下、從(cong) 左到右的順序排列,最左邊的豎線被稱為(wei) 起始母線,也叫左母線,然後按一定的控製要求和規則連接各個(ge) 觸點,最後以線圈結束。一般在最右邊還加上一豎線,這一豎線被稱為(wei) 右母線。通常一個(ge) 梯形圖中有若幹個(ge) 網絡( Network)(由觸點和線圈等組成的獨立電路稱為(wei) 網絡)組成,編程軟件自動為(wei) 網絡編號。以最簡單的電動機起/停控製為(wei) 例,對應的梯形圖程序如圖(a)所示。
圖 PLC梯形圖和語句表示例
梯形圖由觸點(常開觸點“┤├”和常閉觸點“┤/├”)、線圈(“一()”)或用方框表示的指令框組成。觸點代表邏輯輸入條件,如外部的開關(guan) 、按鈕和內(nei) 部條件等。線圈通常代表邏輯運算的結果,常用來控製外部的指示燈、交流接觸器和內(nei) 部的標誌位等。梯形圖中的線圈包括輸出繼電器線圈、輔助繼電器線圈等。隻有在線圈接通之後,才能使對應的邏輯常開或常閉觸點動作。指令框用來表示定時器、計數器或數學運算等附加指令。
梯形圖中的觸點和線圖可以使用物理地址,如10.0、Q0.3等。如果在符號表中對某些地址定義(yi) 了符號。例如,10.0的符號為(wei) “啟動”,在程序中可用符號地址“啟動”來代替物理地址10.0,這樣使程序易於(yu) 閱讀和理解。
在分析梯形圖中的邏輯關(guan) 係時,為(wei) 了借用繼電器控製電路圖的分析方法,可以將梯形圖左邊的母線假想為(wei) 電源“火線”,而把右邊的母線假想為(wei) 電源“零線”。如果有“能流”從(cong) 左至右流向線圈,則線圈被激勵;如果沒有“能流”,則線圈未被激勵。當圖(a)中,10.0和10.1的觸點同時接通或Q4.1與(yu) 10.1的觸點同時接通時,有一個(ge) 假想的“能流”流過Q4.1的線圈。利用能流這一概念,可以幫助我們(men) 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梯形圖,能流隻能從(cong) 左向右流動。
要強調指出的是,引入“能流”的概念,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繼電器一接觸器控製係統相比較,以對梯形圖有一個(ge) 深入的認識,其實“能流”在梯形圖中是不存在的。
如果沒有跳轉指令,在網絡中,程序中的邏輯運算隻能按自左至右的方向執行,與(yu) 能流的方向一致。網絡之間能夠按自上而下的順序執行,執行完所有的網絡後,再從(cong) 最上麵的網絡( Network 1)重新開始執行下一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