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1-1 PLC 典型開機流程
1.1.2 可編程控製器實現控製的過程
簡單地說,PLC實現控製的過程一般是:
(如圖1-1-1 PLC 典型開機流程 )
輸入刷新--再運行用戶程序--再輸出刷新--再輸入刷新--再運行用戶程序--再輸出刷新……永不停止地循環反複地進行著。
圖1-1-1所示的流程圖反映的就是上述過程。它也反映了信息的時間關(guan) 係。
有了上述過程,用PLC實現控製顯然是可能的。因為(wei) :有了輸入刷新,可把輸入電路監控得到的輸入信息存入PLC的輸入映射區;經運行用戶程序,輸出映射區將得到變換後的信息;再經輸出刷新,輸出鎖存器將反映輸出映射區的狀態,並通過輸出電路產(chan) 生相應的輸出。又由於(yu) 這個(ge) 過程是永不停止地循環反複地進行著,所以,輸出總是反映輸入的變化的。隻是響應的時間上,略有滯後。當然,這個(ge) 滯後不宜太大,否則,所實現的控製不那麽(me) 及時,也就失去控製的意義(yi) 。
為(wei) 此,PLC的工作速度要快。速度快、執行指令時間短,是PLC實現控製的基礎。事實上,它的速度是很快的,執行一條指令,多的幾微秒、幾十微秒,少的才零點幾,或零點零幾微秒。而且這個(ge) 速度還在不斷提高中。
圖1-1-1所示的過程是簡化的過程,實際的 PLC工作過程還要複雜些。除了 I/O刷新及運行用戶程序,還要做些公共處理工作。
公共處理工作有:循環時間監控、外設服務及通訊處理等。
監控循環時間的目的是避免"死循環",避免程序不能反複不斷地重複執行。辦法是用"看門狗"(Watching dog)。隻要循環超時,它可報*,或作相應處理.
外設服務是讓PLC可接受編程器對它的操作,或通過接口向輸出設備如打印機輸出數據.
通訊處理是實現PLC與(yu) PLC,或PLC與(yu) 計算機,或PLC與(yu) 其它工業(ye) 控製裝置或智能部件間信息交換的。這也是增強PLC控製能力的需要。
也就是說,實際的PLC工作過程總是:公共處理--I/O刷新--運行用戶程序--再公共處理--……反複不停地重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