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即印製電路板,又稱印刷電路板,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提供者。
印製電路板,又稱印刷電路板、印刷線路板,簡稱建和線路板,常使用英文縮寫(xie)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或寫(xie) PWB(Printed wire board),以絕緣板為(wei) 基材,切成一定尺寸,其上至少附有一個(ge) 導電圖形,並布有孔(如元件孔、緊固孔、金屬化孔等),用來代替以往裝置電子元器件的底盤,並實現電子元器件之間的相互連接。由於(yu) 這種板是采用電子印刷術製作的,故被稱為(wei) “印刷”電路板。
PCB的曆史
印製電路板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保羅·愛斯勒(Paul Eisler),他於(yu) 1936年在一個(ge) 收音機裝置內(nei) 采用了印刷電路板。1943年,美國人將該技術大量使用於(yu) 軍(jun) 用收音機內(nei) 。1948年,美國正式認可這個(ge) 發明用於(yu) 商業(ye) 用途。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印刷電路版技術才開始被廣泛采用。
在印製電路板出現之前,電子元器件之間的互連都是依靠電線直接連接實現的。而現在,電路麵包板隻是作為(wei) 有效的實驗工具而存在;印刷電路板在電子工業(ye) 中已經占據了絕對統治的地位。
按照線路板層數可分為(wei) 單麵板、雙麵板、四層板、六層板以及其他多層線路板。
由於(yu) 印刷電路板並非一般終端產(chan) 品,因此在名稱的定義(yi) 上略為(wei) 混亂(luan) ,例如:個(ge) 人電腦用的母板,稱為(wei) 主板,而不能直接稱為(wei) 電路板,雖然主機板中有電路板的存在,但是並不相同,因此評估產(chan) 業(ye) 時兩(liang) 者有關(guan) 卻不能說相同。再譬如:因為(wei) 有集成電路零件裝載在電路板上,因而新聞媒體(ti) 稱他為(wei) IC板,但實質上他也不等同於(yu) 印刷電路板。我們(men) 通常說的印刷電路板是指裸板-即沒有上元器件的電路板。
PCB設計
印製電路板的設計是以電路原理圖為(wei) 根據,實現電路設計者所需要的功能。印刷電路板的設計主要指版圖設計,需要考慮外部連接的布局、內(nei) 部電子元件的優(you) 化布局、金屬連線和通孔的優(you) 化布局、電磁保護、熱耗散等各種因素。優(you) 秀的版圖設計可以節約生產(chan) 成本,達到良好的電路性能和散熱性能。簡單的版圖設計可以用手工實現,複雜的版圖設計需要借助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