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圖(LAD, LadderLogic Programming Language)是PLC使用得最多的圖形編程語言,被稱為(wei) PLC的第一編程語言。梯形圖語言沿襲了繼電器控製電路的形式,梯形圖是在常用的繼電器與(yu) 接觸器邏輯控製基礎上簡化了符號演變而來的,具有形象、直觀、實用等特點,電氣技術人員容易接受,是目前運用上最多的一種PLC的編程語言。
在PLC程序圖中,左、右母線類似於(yu) 繼電器與(yu) 接觸器控製電源線,輸出線圈類似於(yu) 負載,輸入觸點類似於(yu) 按鈕。梯形圖由若幹階級構成,自上而下排列,每個(ge) 階級起於(yu) 左母線,經過觸點與(yu) 線圈,止於(yu) 右母線。
識讀梯形圖的具體方法
識讀PLC梯形圖和語句表的過程同PLC掃描用戶過程一樣,從(cong) 左到右、自上而下,按程序段的順序逐段識圖。值得指出的是:
1、在程序的執行過程中,在同一周期內(nei) ,前麵的邏輯運算結果影響後麵的觸點,即執行的程序用到前麵的最新中間運算結果。但在同一周其內(nei) ,後麵的邏輯運算結果不影響前麵的邏輯關(guan) 係。
2、該掃描周期內(nei) 除輸入繼電器以外的所有內(nei) 部繼電器的最終狀態(線圈導通與(yu) 否、觸點通斷與(yu) 否)將影響下一個(ge) 掃描周期各觸點的通與(yu) 斷。
識讀梯形圖的具體步驟
1) 根據I/O設備及PLC的I/O分配表和梯形圖,找出輸入、輸出繼電器,並給出與(yu) 繼電器接觸器控製電路相對應的文字代號。
2) 將相應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的文字代號標注在梯形圖編程元件線圈及其觸點旁。
3) 將梯形圖分解成若幹基本單元,每一個(ge) 基本單元可以是梯形圖的一個(ge) 程序段(包含一個(ge) 輸出元件)或幾個(ge) 程序段(包含幾個(ge) 輸出元件),而每個(ge) 基本單元相當於(yu) 繼電器接觸器控製 電路的一個(ge) 分支電路。
4) 可對每一梯級畫出其對應的繼電器接觸器控製電路。
5) 某編程元件得電,其所有動合觸點均閉合、動斷觸點均斷開。某編程元件失電,其所有已閉合的動合觸點均斷開(複位),所有已斷開的動斷觸點均閉合(複位)。因此編程元件得電、失電後,要找出其所有的動合觸點、動斷觸點,分析其對相應編程元件的影響。
6) 一般來說,可從(cong) 第一個(ge) 程序段的第一自然行開始識讀梯形圖。第一自然行為(wei) 程序啟動行。按啟動按鈕,接通某輸入繼電器,該輸入繼電器的所有動合觸點均閉合,動斷觸點均斷開。 再找出受該輸入繼電器動合觸點閉合、動斷觸點斷開影響的編程元件,並分析使這些編程元件產(chan) 生什麽(me) 動作,進而確定這些編程元件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編程元件有的可能立即得電動作,有的並不立即動作而隻是為(wei) 其得電動作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