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liang) 種液體(ti) 混合裝置如圖5-5所示,YV1、YV2分別為(wei) A、B液體(ti) 注入控製電磁閥,電磁閥線圈通電時打開,液體(ti) 可以流入,YV3為(wei) C液體(ti) 流出控製電磁閥,H、M、L分別為(wei) 高、中、低液位傳(chuan) 感器,M為(wei) 攪拌電動機,通過驅動攪拌部件旋轉使A、B液體(ti) 充分混合均勻。
圖5-5 兩(liang) 種液體(ti) 混合裝置
液體(ti) 混合裝置控製要求如下。
①裝置的容器初始狀態應為(wei) 空的,三個(ge) 電磁閥都關(guan) 閉,電動機M停轉。按下啟動按鈕,YV1電磁閥打開,注入A液體(ti) ,當A液體(ti) 的液位達到M位置時,YV1關(guan) 閉;然後YV2電磁閥打開,注入B液體(ti) ,當B液體(ti) 的液位達到H位置時,YV2關(guan) 閉;接著電動機M開始運轉攪拌20s,然後YV3電磁閥打開,C液體(ti) (A、B混合液)流出,當C液體(ti) 的液位下降到L位置時,開始20s計時,在此期間C液體(ti) 全部流出,20s後YV3關(guan) 閉,一個(ge) 完整的周期完成。以後自動重複上述過程。
②當按下停止按鈕後,裝置要完成一個(ge) 周期才停止。
③可以用手動方式控製A、B液體(ti) 的注入和C液體(ti) 的流出,也可以手動控製攪拌電動機的運轉。
確定輸入/輸出設備,並為(wei) 其分配合適的I/O端子
液體(ti) 混合裝置控製采用的輸入/輸出設備和對應的PLC端子見表5-2。
表5-2 液體(ti) 混合裝置控製采用的輸入/輸出設備和對應的PLC端子
繪製控製線路圖
圖5-6所示為(wei) 液體(ti) 混合裝置的PLC控製線路圖。
圖5-6 液體(ti) 混合裝置的PLC控製線路圖
編寫(xie) PLC控製程序
1)繪製狀態轉移圖
在編寫(xie) 較複雜的步進程序時,建議先繪製狀態轉移圖,再按狀態轉移圖的框架繪製梯形圖。STEP 7-Micro/WIN SMART編程軟件不具備狀態轉移圖繪製功能,因此可采用手工或借助一般的圖形軟件繪製狀態轉移圖。
圖5-7所示為(wei) 液體(ti) 混合裝置控製的狀態轉移圖。
圖5-7 液體(ti) 混合裝置控製的狀態轉移圖
2)繪製梯形圖
啟動編程軟件,按照圖5-7所示的狀態轉移圖編寫(xie) 梯形圖程序,如圖5-8所示。
下麵對照圖5-6所示控製線路來說明圖5-8所示梯形圖的工作原理。
液體(ti) 混合裝置有自動和手動兩(liang) 種控製方式,它由開關(guan) QS來決(jue) 定(QS閉合——自動控製;QS斷開——手動控製)。要讓裝置工作在自動控製方式,除了開關(guan) QS應閉合外,裝置還須滿足自動控製的初始條件(又稱原點條件),否則係統將無法進入自動控製方式。裝置的原點條件是L、M、H液位傳(chuan) 感器的開關(guan) SQ1、SQ2、SQ3均斷開,電磁閥YV1、YV2、YV3均關(guan) 閉,電動機M停轉。
(1)檢測原點條件。
圖5-8所示梯形圖中的[1]程序用來檢測原點條件(或稱初始條件)。在啟動自動控製前,若裝置中的液體(ti) 未排完,或者電磁閥YV1、YV2、YV3和電動機M有一個(ge) 或多個(ge) 處於(yu) 得電工作狀態,即不滿足原點條件,係統將無法進入自動控製工作狀態。
程序檢測原點條件的方法:若裝置中的C液體(ti) 位置高於(yu) 傳(chuan) 感器L→SQ1閉合→[1]I0.2常閉觸點斷開,M0.0線圈無法得電;或者某原因讓Q0.0~Q0.3線圈中的一個(ge) 或多個(ge) 處於(yu) 得電狀態,會(hui) 使電磁閥YV1、YV2、YV3或電動機M處於(yu) 通電工作狀態,同時會(hui) 使Q0.0~Q0.3常閉觸點斷開而讓M0.0線圈無法得電;[6]M0.0常開觸點斷開,無法對狀態繼電器S0.1置位,也就不會(hui) 轉移執行從(cong) S0.1程序段開始的自動控製程序。
如果是因為(wei) C液體(ti) 未排完而使裝置不滿足自動控製的原點條件,可手工操作SB5按鈕,使[7]I1.3常開觸點閉合,Q0.2線圈得電,接觸器KM3線圈得電,KM3觸點(圖5-6中未畫出)閉合,接通電磁閥YV3線圈電源,YV3打開,將C液體(ti) 從(cong) 裝置容器中放完,液位傳(chuan) 感器L的SQ1斷開,[1]I0.2常閉觸點閉合,M0.0線圈得電,從(cong) 而滿足自動控製所需的原點條件。
圖5-8 液體(ti) 混合裝置控製梯形圖程序
(2)自動控製過程。
在啟動自動控製前,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包括操作準備和程序準備。
①操作準備:將手動/自動切換開關(guan) QS閉合,選擇自動控製方式,圖5-8 中[6]I1.0常開觸點閉合,為(wei) 接通自動控製程序段做準備;[7]I1.0常閉觸點斷開,切斷手動控製程序段。
②程序準備:在啟動自動控製前,[1]程序會(hui) 檢測原點條件,若滿足原點條件,則輔助繼電器線圈M0.0得電,[6]M0.0常開觸點閉合,為(wei) 接通自動控製程序段做準備。另外,在PLC剛啟動時,[4]SM0.1觸點自動接通一個(ge) 掃描周期,“S S0.0, 1”指令執行,將狀態繼電器S0.0置位,使程序轉移至S0.0程序段,也為(wei) 接通自動控製程序段做準備。
③啟動自動控製:按下啟動按鈕SB1→[6]I0.0常開觸點閉合→執行“SCRT S0.1”指令,程序轉移至S0.1程序段→由於(yu) [10]SM0.0觸點在S0.1程序段運行期間始終閉合,Q0.0線圈得電→Q0.0端子內(nei) 硬觸點閉合→KM1線圈得電→主電路中KM1主觸點閉合(圖5-6中未畫出主電路部分)→電磁閥YV1線圈通電,閥門打開,注入A液體(ti) →當A液體(ti) 高度到達液位傳(chuan) 感器M位置時,傳(chuan) 感器開關(guan) SQ2閉合→[10]I0.3常開觸點閉合→執行“SCRT S0.2”指令,程序轉移至S0.2程序段(同時S0.1程序段複位)→由於(yu) [13]SM0.0觸點在S0.2程序段運行期間始終閉合,Q0.1線圈得電,S0.1程序段複位使Q0.0線圈失電→Q0.0線圈失電使電磁閥YV1閥門關(guan) 閉,Q0.1線圈得電使電磁閥YV2閥門打開,注入B液體(ti) →當B液體(ti) 高度到達液位傳(chuan) 感器H位置時,傳(chuan) 感器開關(guan) SQ3閉合→[13]I0.4常開觸點閉合→執行“SCRT S0.3”指令,程序轉移至S0.3程序段→[16]常ON觸點SM0.0使Q0.3線圈得電→攪拌電動機M運轉,同時定時器T50開始20s計時→20s後,定時器T50動作→[16]T50常開觸點閉合→執行“SCRT S0.4”指令,程序轉移至S0.4程序段→[19]常ON觸點SM0.0使Q0.2線圈被置位→電磁閥YV3打開,C液體(ti) 流出→當液體(ti) 下降到液位傳(chuan) 感器L位置時,傳(chuan) 感器開關(guan) SQ1斷開→[3]I0.2常開觸點斷開(在液體(ti) 高於(yu) L位置時SQ1處於(yu) 閉合狀態),產(chan) 生一個(ge) 下降沿脈衝(chong) →下降沿脈衝(chong) 觸點為(wei) 繼電器M0.1線圈接通一個(ge) 掃描周期→[19]M0.1常開觸點閉合→執行“SCRT S0.5”指令,程序轉移至S0.5程序段,由於(yu) Q0.2線圈是置位得電,故程序轉移時Q0.2線圈不會(hui) 失電→[22]常ON觸點SM0.0使定時器T51開始20s計時→20s後,[22]T51常開觸點閉合,Q0.2線圈複位→電磁閥YV3關(guan) 閉;與(yu) 此同時,S0.1線圈得電,[9] S0.1程序段激活,開始下一次自動控製。
x 停止控製:在自動控製過程中,若按下停止按鈕SB2→[2]I0.1常開觸點閉合→輔助繼電器M0.2得電→M0.2自鎖觸點閉合,鎖定供電;[22]M0.2常閉觸點斷開,狀態繼電器S0.1無法得電,[9]S0.1程序段無法運行;[22]M0.2常開觸點閉合,當程序運行到[22]時,T51常開觸點閉合,狀態繼電器S0.0得電,[5]S0.0程序段運行,但由於(yu) 常開觸點I0.0處於(yu) 斷開(SB1斷開)狀態,狀態繼電器S0.1無法置位,無法轉移到S0.1程序段,自動控製程序部分無法運行。
(3)手動控製過程。
將手動/自動切換開關(guan) QS斷開,選擇手動控製方式→[6]I1.0常開觸點斷開,狀態繼電器S0.1無法置位,無法轉移到S0.1程序段,即無法進入自動控製程序;[7]I1.0常閉觸點閉合,接通手動控製程序→按下SB3,I1.1常開觸點閉合,Q0.0線圈得電,電磁閥YV1打開,注入A液體(ti) →鬆開SB3,I1.1常閉觸點斷開,Q0.0線圈失電,電磁閥YV1關(guan) 閉,停止注入A液體(ti) →按下SB4注入B液體(ti) ,鬆開SB4停止注入B液體(ti) →按下SB5排出C液體(ti) ,鬆開SB5停止排出C液體(ti) →按下SB6攪拌液體(ti) ,鬆開SB6停止攪拌液體(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