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件裝夾的概念和方法
概念:工件在開始加工前,首先必須使工件在機床上或夾具中占有某一正確的位置,這個(ge) 過程稱為(wei) 定位。為(wei) 了使定位好的工件不致於(yu) 在切削力的作用下發生位移,使其在加工過程始終保持正確的位置,還需將工件壓緊夾牢,這個(ge) 過程稱為(wei) 夾緊。
三種方法:
1、直接找正裝夾
此法是用百分表、劃線盤或目測直接在機床上找正工件位置的裝夾方法。
2、劃線找正裝夾
此法是先在毛坯上按照零件圖劃出中心線、對稱線和各待加工表麵的加工線,然後將工件裝上機床,按照劃好的線找正工件在機床上的裝夾位置。
這種裝夾方法生產(chan) 率低,精度低,且對工人技術水平要求高,一般用於(yu) 單件小批生產(chan) 中加工複雜而笨重的零件,或毛坯尺寸公差大而無法直接用夾具裝夾的場合。
3、用夾具裝夾
夾具是按照被加工工序要求專(zhuan) 門設計的,夾具上的定位元件能使工件相對於(yu) 機床與(yu) 刀具迅速占有正確位置,不需找正就能保證工件的裝夾定位精度,用夾具裝夾生產(chan) 率高,定位精度高,但需要設計、製造專(zhuan) 用夾具,廣泛用於(yu) 成批及大量生產(chan) 。
二、工藝係統包括哪些內(nei) 容?
機械加工工藝係統指機械加工中,由機床、刀具、夾具和工件組成的統一體(ti) 。
整個(ge) 係統包括加工用的機床設備,加工刀具,加工過程使用的夾具以及需要加工的工件。
三、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組成?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有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超精加工。
四、機械加工基準如何分類
基準是指用來確定生產(chan) 對象上幾何要素間的幾何關(guan) 係所依據的那些點、線、麵。根據基準的作用不同,可將基準分為(wei) 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兩(liang) 大類。
1.設計基準
設計圖樣上所采用的基準稱為(wei) 設計基準。如圖下圖所示的箱體(ti) ,A、B為(wei) 孔中心位置的尺寸,其設計基準為(wei) ①、②麵,它們(men) 在圖上反映出來的是線。孔徑D的設計基準為(wei) 軸線,在圖上反映出來的是點。

2.工藝基準
在零件加工過程中用作定位、檢測及組裝的基準稱為(wei) 工藝基準,它包括定位基準、測量基準和裝配基準三種。例如鏜削如上圖上所示的圓孔,一種安裝方法是以①、②麵作為(wei) 定位基準,定位基準與(yu) 設計基準重合;

另一種方法是以①、③麵作為(wei) 定位基準,此時定位基準與(yu) 設計基準不重合

第一道工序用毛坯麵作為(wei) 定位基準,這種未曾經過切削加工的定位基準稱為(wei) 粗基準,粗基準隻使用一次。繼續加工時就用已加工麵作為(wei) 定位基準,這種經過切削加工的定位基準稱為(wei) 精基準。
五、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原始誤差有幾種?
六、工藝係統剛度對加工精度的影響
(1)切削力作用點位置(機床的變形、工件的變形)
(2)切削力大小
(3)夾緊力和重力
(4)傳(chuan) 動力和慣性力
七、何謂誤差複映?何謂誤差複映係數?誤差複映係數與(yu) 哪些因素有關(guan) ?
在切削過程中由於(yu) 毛坯本身的幾何形狀誤差或材料的硬度不均勻,引起切削力的不斷變化,促使工藝係統產(chan) 生相應的變形,這種變形最終改變 了刀尖和工件原來已經調整好的相對位置關(guan) 係,造成工件表麵保留了與(yu) 毛坯表麵相似的形狀誤差,這種現象稱誤差複映。
誤差複映係數是為(wei) 了衡量加工後工件精度提高的程度,值越小表示加工後零件的精度越高。
誤差複映係數與(yu) 走刀次數(或工步次數)和係統剛度因素有關(guan) 。
誤差複映現象在機械加工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它是由於(yu) 加工時毛坯的尺寸和形位誤差、裝卡的偏心等原因導致了工件加工餘(yu) 量變化,而工件的材質也會(hui) 不均勻,故引起切削力變化而使工藝係統變形量發生改變產(chan) 生的加工誤差。
減少複映誤差的措施
1、走刀次數(或工步次數)愈多,總的誤差愈小,零件的形狀精度愈高,對於(yu) 軸類零件則是徑向截麵的形狀精度愈高。
2、係統剛度愈好,加工精度愈高。
八、加工誤差如何分類?哪些誤差屬於(yu) 常值誤差?哪些誤差屬於(yu) 變值係統誤差?哪些誤差屬於(yu) 隨機誤差?
係統誤差:(常值係統誤差 變值係統誤差) 隨機誤差
常值係統誤差:加工原理誤差,機床,刀具,夾具的製造誤差,工藝係統的受力變形等引起的加工誤差
變值係統誤差:道具的磨損;刀具,夾具,機床等在熱平衡前得熱變形誤差
隨機誤差:毛坯誤差的複印,定位誤差,加緊誤差,多次調整的誤差,殘餘(yu) 應力引起的變形誤差。
九、保證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徑有哪些?
從(cong) 誤差減少的技術上看,減少誤差的方法和措施有兩(liang) 大途徑:
1)誤差預防
指減少原始誤差或減少原始誤差的影響,即減少誤差源,或改變誤差源至加工誤差之間的數量轉換關(guan) 係。
2)誤差補償(chang)
人為(wei) 地在工藝係統中引入一個(ge) 附加的誤差源,使之與(yu) 係統中現存的表現誤差相抵銷,以減少或消除零件的加工誤差。
可用於(yu) 消除或減小常值係統誤差或變值係統誤差。
十、影響切削、磨削加工表麵粗糙度的因素?
切削
主要因素:刀尖圓弧半徑、主偏角、副偏角、進給量。次要因素:切削速度增大、適當選擇切削液、適當增大刀具的前角、提高刀具的刃磨質量。
磨削
1.幾何因素:磨削用量對表麵粗糙度的影響 2.砂輪粒度和公眾(zhong) 號:UG編程大本營砂輪修整對表麵粗糙度的影響 2.物理因素的影響:表麵層金屬的塑性變形:磨削用量 砂輪的選擇。
十一、什麽(me) 是磨削回火燒傷(shang) ,淬火燒傷(shang) ,退火燒傷(shang) ?有什麽(me) 區別?
磨削燒傷(shang)
當被磨工件表麵層溫度達到相變溫度以上時,表層金屬發生金相組織的變化,使表層金屬強度和硬度降低,並伴有殘餘(yu) 應力產(chan) 生,甚至出現微觀裂紋,這種現象稱為(wei) 磨削燒傷(shang) 。在磨削淬火鋼時,可能產(chan) 生以下三種燒傷(shang) :
1.回火燒傷(shang)
如果磨削區的溫度未超過淬火鋼的相變溫度,但已超過馬氏體(ti) 的轉變溫度,工件表層金屬的回火馬氏體(ti) 組織將轉變成硬度較低的回火組織(索氏體(ti) 或托氏體(ti) ),這種燒傷(shang) 稱為(wei) 回火燒傷(shang) 。
2.淬火燒傷(shang)
如果磨削區溫度超過了相變溫度,再加上冷卻液的急冷作用,表層金屬發生二次淬火,使表層金屬出現二次淬火馬氏體(ti) 組織,其硬度比原來的回火馬氏體(ti) 的高,在它的下層,因冷卻較慢,出現了硬度比原先的回火馬氏體(ti) 低的回火組織(索氏體(ti) 或托氏體(ti) ),這種燒傷(shang) 稱為(wei) 淬火燒傷(shang) 。
3.退火燒傷(shang)
如果磨削區溫度超過了相變溫度,而磨削區域又無冷卻液進入,表層金屬將產(chan) 生退火組織,表麵硬度將急劇下降,這種燒傷(shang) 稱為(wei) 退火燒傷(shang) 。
十二、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工藝卡、工序卡的區別以及它們(men) 的應用場合?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工藝路線卡):
它規定整個(ge) 生產(chan) 過程中,產(chan) 品(或零件)所要經過的車間、工序等總的加工路線及所有使用的設備和工藝裝備。可以作為(wei) 工序卡片的匯總文件。
工藝卡:
是針對某一工藝階段編製的一種加工路線工藝,它規定了零件在這一階段的各道工序,以及使用的設備、工裝和加工規範。如鍛壓工藝卡、電鍍工藝卡等。
工序卡:
是規定某一工序內(nei) 具體(ti) 加工要求的文件。除工藝守則已作出規定的之外,一切與(yu) 工序有關(guan) 的工藝內(nei) 容都集中在工序卡片上。如機加工工序卡、裝配工序卡、操作指導卡等。
十三、機加工如何劃分加工階段及其意義(yi)
加工階段分為(wei) :粗加工階段;半精加工階段;精加工階段;精密光整加工階段。
可以保證有充分的時間消除熱變形和消除初加工產(chan) 生的殘餘(yu) 應力,使後續加工精度提高,另外在粗加工階段,發現毛坯有缺陷時就不必進行下一階段,避免浪費,不可以合理的使用設備和安排人力資源,這對保證產(chan) 品質量提高工藝水平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十四、對工件夾緊裝置設計的基本要求
-
在夾緊過程中應能保持工件定位時所獲得的正確位置。
-
夾緊力大小適當,夾緊機構應能保證在加工過程中工件不產(chan) 生鬆動或振動,同時又要避免工件產(chan) 生不適當的變形和表麵損傷(shang) ,夾緊機構一般應有自鎖作用。
-
夾緊裝置應操作方便、省力、安全。
-
夾緊裝置的複雜程度和自動化程度應與(yu) 生產(chan) 批量和生產(chan) 方式相適應。結構設計應力求簡單,緊湊並盡量采用標準化元。
十五、夾緊力確定的三要素?夾緊力方向和作用點選擇分別有哪些原則?
夾緊力三要素(方向、作用點、大小)
確定夾緊力的方向時,一般應遵循下述原則:
(1)夾緊力作用方向應有助於(yu) 工件定位的準確性。
(2)夾緊力方向應盡可能使所需夾緊力減小。
(3)夾緊力方向應盡可能使工件變形減小。
夾緊力作用點的確定:
(1)夾緊力的作用點應落在支承範圍內(nei) 。
(2)夾緊力的作用點應落在工件剛性較好的部位。
(3)夾緊力的作用點應靠近工件的加工部位。
十六、根據鑽模結構特點如何分類?按鑽套的結構特點如何分類?按鑽模板與(yu) 夾具體(ti) 聯接方式分為(wei) 哪幾類?
鑽模根據共結構特點:
1、固定鑽模 2、轉式鑽模 3、翻轉式鑽模 4、蓋板式鑽模 5、滑柱式鑽模
鑽模結構特點分類:
1、固定鑽模 2、可換鑽模 3、快換鑽模 4特殊鑽模
鑽模板於(yu) 夾具體(ti) 的連接方式:
3、 固定式 鉸鏈式 分離式 懸掛式
十七、加工中心機床夾具有哪些特點?
加工中心夾具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加工中心具有自動換刀的功能,這一功能決(jue) 定 了它的刀具為(wei) 懸臂式,因此在夾具上不安裝引導刀具的導向件,如鏜模套、鑽模板等;
(2) 為(wei) 了使待加工表麵充分暴露在外,要求夾具最大限度開敞,必要時可以在夾具體(ti) 上銑出空 洞,避開鑽夾頭、鏜杆等,避免其與(yu) 夾具體(ti) 發生幹涉,使得可以刀具懸伸長度縮短,可以 提高剛度;
(3)在工件待加工麵與(yu) 底麵相交的時,應在夾具上設能將工件提高一定高度的 等高元件,以方便進刀,也能滿足主軸與(yu) 工作台麵最小距離的要求。
十八、機床夾具的組成和作用
機床夾具的組成
1、定位元件及定位裝置:用於(yu) 確定工件在夾具中的位置,通過使工件加工時相對於(yu) 刀具及切削成形運動處於(yu) 正確位置。
常用的定位元件:定位心軸、支承板、支承釘、V形塊等。
2、夾緊裝置:用於(yu) 保持工件在夾具中的既定位置,使在重力、慣性力以及切削力等作用下不致產(chan) 生位移。
夾緊裝置在夾具中由動力裝置(氣缸、油缸等)、中間傳(chuan) 力機構(杠杆、螺紋、斜麵等)和夾緊元件(夾爪、壓板等)組成的裝置。
3、對刀及導引元件:用於(yu) 確定刀具相對於(yu) 定位元件的正確位置。
注意:銑床夾具(對刀塊)、鑽床夾具(鑽套)、鏜床夾具(鏜套)上必須設計對刀元件。
4、夾具體(ti) :用於(yu) 連接夾具各元件及裝置,使其成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的基礎零件。
5、其元件及裝置:定向鍵、分度轉位裝置等用來確定夾具在機床有關(guan) 部位的方向或實現工件在夾具同一次安裝中分度轉位等特殊功用的元件或裝置。
主要功能:1保證加工質量2.提高生產(chan) 效率.3.擴大機床工藝範圍4.減輕工人勞動強度保證生產(chan) 安全
十九、裝配工藝規程主要的內(nei) 容有哪些?
1.分析產(chan) 品圖樣,劃分裝配單元,確定裝配方法;2.擬定裝配順序,劃分裝配工序;3.計算裝配時間定額;4.確定各工序裝配技術要求,質量檢查方法和檢查工具;5.確定裝配零部件的輸送方式及所需要的設備和工具;6.選擇和設計裝配過程中所需的工具,夾具和專(zhuan) 用設備
二十、粗基準選擇原則?精基準選擇原則?
粗基準:1.保證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則;2.保證加工表麵加工餘(yu) 量合理分配的原則;3.便於(yu) 工件裝夾的原則;4.粗基準一般不得重複使用的原則
精基準:1.基準重合原則;2.統一基準原則;3.互為(wei) 基準原則;4.自為(wei) 基準原則;5.便於(yu) 裝夾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