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實現電子機器的高性能化,研究人員以印刷電路基板的組件封裝高密度化,以及組件小型化為(wei) 對象的焊接質量提升為(wei) 最終目的,進行對回焊爐製程質量有重大影響的「錫膏印刷量管理」與(yu) 「組件鋪設位置精度管理」檢討與(yu) 各種量測。
錫膏印刷量管理是在製程內(nei) ,將管理規格幅度設定成「絕對量」與(yu) 「相對量」,組件鋪設位置精度管理首先確認組件的固定性,再設定組件鋪設位置精度管理手法。
此外研究人員今後將針對「錫膏印刷量管理」與(yu) 「組件鋪設位置精度管理」,進行量產(chan) 支持驗證,藉此使印刷電路基板的組件焊接不良降至零。本文將主要為(wei) 大家介紹PCB的錫膏印刷量管理。
近幾年隨印刷電路基板(PCB)的封裝密度高密度化,要求提高錫膏網版印刷製程作業(ye) 質量的聲浪與(yu) 日俱增。
所謂網版印刷質量是指網版印刷的網孔堵塞造成錫膏未被印刷,或是印刷滲透至網版與(yu) 印刷電路基板之間,與(yu) 鄰近接地(Land)形成牽絲(si) (Bridge)等致命性缺陷,無法達成均勻、無分布不均、長時間連續、穩定的錫膏網版印刷質量,因此作業(ye) 上要求利用專(zhuan) 用錫膏檢查設備,使錫膏印刷量作數量化的定量管理,而不是傳(chuan) 統外觀檢查、目視檢查等定性管理。
回焊爐錫膏印的分析
圖1是印刷電路基板(PCB)的回焊爐(Reflow)製程質量要因分析圖,如圖所示回焊爐製程會(hui) 發生許多與(yu) 焊接、封裝有關(guan) 的不良;圖2與(yu) 圖3分別是焊接、封裝不良的具體(ti) 內(nei) 容一覽。
由圖2可知焊接不良要因之中以焊接不足以及未焊接,等錫膏印刷不良造成的不良最多,約占焊接不良要因整體(ti) 的80%左右。
關(guan) 錫膏印刷不良,如圖3所示主要取決(jue) 於(yu) 3個(ge) 重要因子,若以ppm等級要使錫膏印刷穩定下來相當困難,此時若改用定量觀察印刷結果,就可以獲得高水平的焊接質量穩定性。
圖4是封裝要因的不良內(nei) 容一覽,由圖可知組件翻翹的比率最高,其中又以組件設置位置分布紛散造成的情況居多。
X-Y或是θ偏差很大的場合,進行組件鋪設作業(ye) 時,印刷錫膏未與(yu) 焊接組件的電極接觸,單側(ce) 電極受到焊接零交叉時間(Zero-cross time)的影響。
自重較輕的芯片類小型電子組件會(hui) 浮動翻翹,兩(liang) 電極即使接觸錫膏卻有偏位可能,今後基於(yu) 組件封裝的高密度化與(yu) 組件輕量化考慮,必需提高組件鋪設位置精度。
錫膏印刷量的管理
錫膏印刷檢查設備大致上分成二次元檢查與(yu) 三次元檢查兩(liang) 種,二次元檢查設備隻從(cong) 表麵觀察錫膏印刷形狀,它可以根據表麵觀察結果取得麵積數據,不過卻無法獲得立體(ti) 性體(ti) 積數據與(yu) 錫膏高度數據。
相較之下三次元檢查設備可以同時獲得體(ti) 積、麵積、高度等數據,表1是二次元檢查與(yu) 三次元檢查設備的功能比較一覽。
表1 檢測儀(yi) 的功能比較
以往基於(yu) 檢查方便性、處理速度、價(jia) 格等理由,二次元檢查設備一直是市場主流,最近幾年隨著高密度封裝後的組件小型化,單位銅箔麵積的錫膏印刷減少,立體(ti) 性形狀差異造成微細錫膏量的不同,可能會(hui) 對封裝質量造成致命性問題,因此改用三次元檢查設備的情況似乎有增加的趨勢。
圖5是該問題的模式說明範例,若從(cong) 側(ce) 麵觀察圖示兩(liang) 種錫膏形狀,可以發現兩(liang) 者的錫膏印刷量截然不同,然而從(cong) 上方觀察時卻無法區隔兩(liang) 者的差異,換句話說傳(chuan) 統二次元檢查設備針對這兩(liang) 種錫膏印刷量,可能會(hui) 判定成完全相同形狀,因此研究人員分別使用二次元與(yu) 三次元檢查設備進行錫膏印刷量量測,證實二次元檢查設備無法獲得的數據超過預期,最後決(jue) 定改用三次元檢查設備。
圖6是三次元錫膏檢查儀(yi) VP100的實際外觀,檢查項目分別是:
‧體(ti) 積
‧麵積
‧高度
‧偏位
‧牽絲(si)
‧異常突出
‧體(ti) 積過大
‧體(ti) 積不足
等等。表2是利用VP100三次元檢查儀(yi) 、雷射偏位傳(chuan) 感器、顯微鏡等各種量測器的錫膏量測結果,根據量測結果顯示上述檢查儀(yi) 的錫膏量測外觀形狀幾乎完全相同,三次元檢查儀(yi) 與(yu) 雷射偏位傳(chuan) 感器,可以獲得最大高度數據,不過兩(liang) 者相當接近。
接著針對12片連續錫膏印刷的基板,利用VP100三次元檢查儀(yi) 進行體(ti) 積與(yu) 重量量測,其結果如圖7所示。此處所謂的體(ti) 積(%)是根據網印刷罩的設計資料,將求得的理想錫膏印刷量當作100%時的相對比率。
由圖可知錫膏的體(ti) 積增減與(yu) 錫膏重量的增減完全一致,雖然它是針對複數組合的錫膏、印刷基板進行評鑒,不過實驗結果都顯示良好的相關(guan) 性,證實VP100三次元檢查儀(yi) 符合預期的量測特性。
通過測試能力認定的VP100三次元檢查儀(yi) ,接著進行生產(chan) 線錫膏印刷量實機測試。
圖8是某量產(chan) 印刷電路基板(PCB) 的錫膏印刷量(體(ti) 積)與(yu) 分布不均(3σ)的變化測試結果,若仔細觀察體(ti) 積與(yu) 分布不均(σ),可以確認變動很少的錫膏印刷量反複被印刷,體(ti) 積
(%)與(yu) 分布不均(σ)每隔5次印刷次數稍為(wei) 降低,不過它卻符合「每隔5次印刷,必需清洗印刷模版」的規定,圖中藍色曲線是印刷模版清洗後的錫膏印刷量測試結果。
通常錫膏連續印刷時,金屬材質印刷模版的開口部位與(yu) 內(nei) 側(ce) 會(hui) 逐漸堆積錫膏,造成錫膏印刷量變成不穩定,為(wei) 徹底解決(jue) 該問題,國外業(ye) 者導入印刷模版清洗製度,根據以上測試結果證實「每隔5片清洗印刷模版1次」的作業(ye) 規定,確實對錫膏印刷質量有正麵效益。
錫膏印刷製程印刷時大多使用端子或是平板支撐基板下方,下方支撐不足時受到印刷橡膠刮刀(Squeegee)壓力影響,印刷模版與(yu) 印刷基板會(hui) 出現微細歪斜,其結果造成錫膏印刷質量降低。
圖9是基板下方支撐的設置與(yu) 印刷質量的關(guan) 係,以往數據化管理基板下方支撐的適宜性很困難,改用三次元檢查儀(yi) 之後,可以根據錫膏印刷量檢討基板下方支撐的適宜性。
圖10是基板下方支撐的設置與(yu) 某量產(chan) 印刷電基板表麵錫膏體(ti) 積的分布關(guan) 係,圖中黃色、紅色等暖色係線條表示錫膏體(ti) 積分布在適當位置,藍色、綠色等冷色係線條表示錫膏體(ti) 積分布在較大位置,由圖可知遠離基板下方支撐的部位,錫膏體(ti) 積有若幹增加傾(qing) 向。
如上所述使用三次元檢查儀(yi) ,可以根據錫膏印刷量量測管理基板下方支撐的適宜性,透過基板下方支撐的適宜性管理,除了定位之外決(jue) 定印刷壓力之外,對印刷速度、接觸角等印刷條件設定也非常有效,圖11是影響錫膏印刷質量的要因圖。
檢查設備可以獲得各式各樣的數據,這類設備透過優(you) 秀的影像處理能力,提供高精度三次元外觀形狀等數據。
為(wei) 了使這些信息對實際質量管理發揮效益,必需充分掌握檢查設備提供的數據與(yu) 實際製品質量的互動關(guan) 係。錫膏印刷量製程上設定規格管理,大致上可以分成絕對量管理與(yu) 相對量管理2種。圖12是絕對量管理與(yu) 相對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圖,所謂「絕對量管理」是將錫膏印刷量以及與(yu) 其它要因接合部位的可靠性模型化,再透過實驗導出確保接合部位可靠性要求的最低限度錫膏印刷量,最後將此錫膏印刷量設定成規格管理的下限值。「相對量管理」則是根據基板的錫膏印刷量變化資料,以統計學手法求出基板常態時獲得的錫膏印刷量,再衣此錫膏印刷量設定成容許管理幅度。
換句話說利用「絕對量管理」的規格值不依賴基板取一定的數據,利用「相對量管理」的規格幅度,則取各固有數據,由於(yu) 規格值與(yu) 規格幅度有「and」的關(guan) 係,因此實際操作隻要抵觸其中一個(ge) 規格,結果就會(hui) 被判定成不良。
絕對量的管理是調查錫膏印刷量與(yu) 接合可靠性的相互關(guan) 係,以及可靠性不會(hui) 發生問題,而且可以實現焊錫接合的錫膏量。
除此之外基板材質、接地(Land)材質、形狀、組件固定時的偏異影響、環境影響,等各種要因都有直接關(guan) 連,其中最直接的評審內(nei) 容是錫膏印刷量與(yu) 接合強度的部份相關(guan) 資料,表3是選用的錫膏特性一覽,選用的錫膏分別是有鉛錫膏、高融點無鉛錫膏、低融點無鉛錫膏三種。接著備妥4片厚度相異的印刷版膜(Printing Mask),依此調整錫膏印刷量,並且進行預定基板的錫膏印刷,再使用印刷檢查設備量測各焊點(Pad)的錫膏印刷量。組件鋪設後則進行標準回焊爐封裝,最後依照圖13的條件進行接合強度量測。
圖14是錫膏印刷量與(yu) 接合強度的量測結果範例,由圖可知不論哪種錫膏與(yu) 哪種組件組合,一直到錫膏印刷量50%為(wei) 止,接合強度會(hui) 急遽上升,接著隨著錫膏印刷量的增加,接合強度呈現緩和上升。
主要原因是錫膏印刷量較少時,大部份的錫膏會(hui) 在接合部位形成半圓角(Fillet),相較之下錫膏印刷量很多的場合,錫膏擴展至接地周圍,端子上麵浸潤的錫膏量相對增加,其結果造成接合強度降低。
根據以上結果試算可靠性不會(hui) 發生問題,而且可以實現焊錫接合的最低限定錫膏量。
此處首先計算理想狀態時的錫膏印刷量,亦即錫膏體(ti) 積100%時的接合強度,計算值如圖15的①所示。
接著針對錫膏體(ti) 積100%時的接合強,判斷容許%的接合強度降低,逆向計算實現該接合強度時必要的錫膏印體(ti) 積,其結果如圖15的②所示。
換句話說實際上錫膏體(ti) 積100%時的接合強度,允許幾%接合強度降低,隨著組件規格、基板用途、成品規格不同。
在此前提下製定規格管理幅度,除了量測分布與(yu) 各種規格之外,還需設定環境試驗造成的接合強度降低成份,因此研究人員根據以上順序,製定包含規範規格管理幅度的印刷管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