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激光是如何產(chan) 生的。
激光在當今世界,不論是軍(jun) 事領域,還是生活領域都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所以我們(men) 對於(yu) 激光也比較熟悉,但如果要是問激光是如何產(chan) 生的,可能大多數人就不太清楚。

激光,顧名思義(yi) ,它也是光的一種,與(yu) 光的產(chan) 生原理是一致的,但在“光”的前麵加了一個(ge) “激”,就說明它還不同於(yu) 普通的光,激光比光能量要大很多,甚至在可以應用在武器上麵,好了,廢話不多說,下麵直接切入正題。
激光從哪裏來?
可以肯定的說:激光是從(cong) 原子中來的,這件事情我們(men) 要追溯到100年前,丹麥有一名物理學家為(wei) 了解釋氫光譜量子化的問題,提出了一個(ge) 全新的原子模型,這位科學家就是後來著名的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領袖波爾,故這個(ge) 全新的原子模型被命名為(wei) :波爾模型。

波爾模型:原子由原子核與(yu) 電子構成,原子核居中,電子圍繞原子核做運動,不過電子的運動並不是隨意的,但是有幾條特定的軌道,電子隻能在這幾條特定的軌道內(nei) 運動,電子從(cong) 軌道到另外一條軌道,隻能通過躍遷的方式,也就是不連續的、瞬時的跳躍運動。

我們(men) 將最靠近原子核的電子軌道稱為(wei) :基態,這條軌道上的電子能量是最低的
基態之外的第一條軌道稱為(wei) :第一激發態,這條軌道上的電子會(hui) 比基態上的電子能量高
第一激發態之外的第一條軌道稱為(wei) :第二激發態,第二激發態上軌道的電子比第一激發態高
以此類推
如果電子從(cong) 基態吸收了能量,那麽(me) 就會(hui) 躍遷到激發態,如果電子從(cong) 激發態躍遷到基態,那麽(me) 就會(hui) 釋放能量,光的產(chan) 生就源於(yu) 電子躍遷。

例如:在基態在有一個(ge) 電子,然後電子受到了外界的影響,例如光照、吸收能量、熱量的因素,那麽(me) 基態的電子就會(hui) 上高能級軌道躍遷,可能會(hui) 躍遷到第一激發態,也可能會(hui) 躍遷到第二激發態,具體(ti) 躍遷到哪個(ge) 激發態取決(jue) 於(yu) 電子能量接受的大小(量子化)。
當電子吸收能量躍遷到激發態之後,如果沒有持續的能量吸收,那麽(me) 電子過一段時間還會(hui) 躍遷回到基態,並且在這個(ge) 過程中釋放能量,躍遷過程中釋放能量的就是光,我們(men) 之前使用的日光燈管的就是通過原子躍遷的原理發光的。
其實激光的產(chan) 生也是粒子躍遷,更準確的說是源於(yu) 愛因斯坦基於(yu) 粒子躍遷提出的受激輻射
受激輻射
愛因斯坦提出了這樣一個(ge) 假設:假設一個(ge) 電子正處於(yu) 第二激發態,準備向第一激發態躍遷(時間不確定),根據上麵我們(men) 說講的,電子從(cong) 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時需要以光的形式釋放能量,那麽(me) 當電子還沒有進行躍遷的時候,恰好有一道光射進來,而且這道光的能量恰好等於(yu) 電子向低能級躍遷釋放能量,那麽(me) 會(hui) 發生什麽(me) 情況呢?

這道光就會(hui) 誘導電子馬上躍遷到第一激發態,並且釋放出和這道光能量、相位一模一樣的光,如果第二激發態上還有電子,那麽(me) 前一個(ge) 電子釋放的光還會(hui) 繼續誘導下一個(ge) 電子釋放光,傳(chuan) 之無窮,有點類似於(yu) 多米諾骨牌效應的感覺。
所以說如果我們(men) 想要製造出能量很強的光,我們(men) 就需要滿足兩(liang) 個(ge) 條件
一、有一個(ge) 能量很強的光源作為(wei) 誘導
二、有很多處於(yu) 高能級的電子,在正常情況下,低能級的電子是要大於(yu) 高能級電子的,這種情況是無法產(chan) 生激光的,想要產(chan) 生激光就必須實現粒子數反轉,也就是要高能級電子的數量大於(yu) 低能級電子的數量

在1958年,第一台激光器終於(yu) 被製造出來,原理是利用氙燈作為(wei) 誘導光源,然後通過電子在不同能級進行躍遷的方式複製出大量高能量的光,於(yu) 是激光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