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liang) 齒輪的模數必須相等,兩(liang) 齒輪分度圓上的齒形角必須相等。兩(liang) 齒輪法麵模數相等,齒形角相等,螺旋角相等且螺旋方向相反。兩(liang) 齒輪的大端模數和齒形角分別相等。因為(wei) 齒輪加工刀具標準化,所以,齒輪齧合條件,是模數、壓力角必須分別相等。齒輪連續齧合條件,是重合度必須大於(yu) 1 。
齒輪齧合的條件:一對齒輪基圓齒距必須相等。因為(wei) ,漸開線齒輪加工刀具標準化,所以,齒輪齧合條件,是(分度圓)模數、壓力角必須分別相等。
齒輪連續齧合條件,是重合度必須大於(yu) 1 。
一對漸開線齒輪的工作一側(ce) 齒廓的齧合點必須同時都在齧合線N1N2上,若有兩(liang) 對輪齒同時參加齧合,則兩(liang) 對齒工作一側(ce) 齒廓的齧合點必須同時都在齧合線上,如圖所示:
有兩(liang) 個(ge) 齒輪相鄰兩(liang) 齒輪同側(ce) 齒廓沿法線的距離相等,
即滿足時 齒輪才能連續傳(chuan) 動。
又根據漸開線性質,上述條件可化為(wei) pb1=pb2=pb , 即要求兩(liang) 齒輪的基圓齒距相等。
對於(yu) 漸開線齒廓,基圓齒距pb=πmcosα ,由於(yu) 分度圓上的模數m和壓力角α都必須取標準值,故隻有使兩(liang) 齒輪的模數m和壓力角α分別相等,即:
m1=m2=m
α1=α2=α
這是齒輪正確齧合的必要條件之一
一對齒廓開始齧合時,應是主動輪的齒根的齒廓與(yu) 從(cong) 動輪的齒頂接觸,所以開始齧合點是從(cong) 動輪的齒頂圓與(yu) 齧合線N1N2的交點A。當兩(liang) 輪繼續轉動時,齧合點的位置沿齧合線向左下方移動,從(cong) 動輪2齒廓上的接觸點由齒頂向齒根移動,而主動輪1齒廓上的接觸點則由齒根向齒頂移動。終止齧合點是主動輪的齒頂圓與(yu) 齧合線N1N2的交點E。線段AE為(wei) 齧合點的實際軌跡,稱為(wei) 實際齧合線.
當兩(liang) 輪齒頂圓加大時,點A和E分別趨近於(yu) 點N1和N2,因基圓以內(nei) 無漸開線,故線段N1N2為(wei) 理論上可能的最長齧合線,稱為(wei) 理論齧合線。
如上所述,滿足正確齧合條件的一對齒輪可保證每對齒都在齧合線上齧合。但是,若前後兩(liang) 對齒的齧合點之間的距離大於(yu) 實際齧合線AB的長度,則前一對齒終止齧合而分離時,後一對齒尚未開始齧合,連續傳(chuan) 動不能實現,也就是說滿足正確齧合條件隻是勻速連續傳(chuan) 動的必要條件,還不是充分條件。因此,要保證連續傳(chuan) 動,必須在前一對齒在E點終止齧合以前,後一對齒已在A點進入齧合。顯然要做到這點,必須使AE大於(yu) 基圓齒距pb。根據漸開線性質,線段AE應等於(yu) 齒廓從(cong)
開始齧合到終止齧合在基圓上轉過的弧長ae。
我們(men) 把實際齧合線長度與(yu) 基圓齒距pb的比值稱為(wei) 重合度,用ε表示,它也等於(yu) 齒廓從(cong) 開始齧合到終止齧合在基圓上經過的弧長與(yu) 基圓齒距之比,因此為(wei) 保證連續傳(chuan) 動,應使ε= >1
綜上所述,漸開線齒輪勻速連續傳(chuan) 動的條件是兩(liang) 齒輪的模數和壓力角必須分別相等,且齧合的重合度大於(yu)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