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總線可分為(wei) 數據總線、地址總線和控製總線。數據總線在CPU與(yu) RAM之間來回傳(chuan) 送需要處理或需要儲(chu) 存的數據;地址總線用來指定在RAM之中儲(chu) 存的數據的地址;控製總線將微處理器控製單元的信號,傳(chuan) 送到周邊設備。
計算機總線的可分為(wei) 數據總線(Data Bus)、地址總線(Address Bus)和控製總線(Control Bus),也統稱為(wei) 係統總線。
數據總線(Data Bus):在CPU與(yu) RAM之間來回傳(chuan) 送需要處理或需要儲(chu) 存的數據。
地址總線(Address Bus):用來指定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之中儲(chu) 存的數據的地址。
控製總線(Control Bus):將微處理器控製單元(Control Unit)的信號,傳(chuan) 送到周邊設備。
“數據總線DB”用於(yu) 傳(chuan) 送數據信息。數據總線是雙向三態形式的總線,即他既可以把CPU的數據傳(chuan) 送到存儲(chu) 器或I/O接口等其它部件,也可以將其它部件的數據傳(chuan) 送到CPU。數據總線的位數是微型計算機的一個(ge) 重要指標,通常與(yu) 微處理的字長相一致。例如Intel 8086微處理器字長16位,其數據總線寬度也是16位。需要指出的是,數據的含義(yi) 是廣義(yi) 的,它可以是真正的數據,也可以是指令代碼或狀態信息,有時甚至是一個(ge) 控製信息,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數據總線上傳(chuan) 送的並不一定僅(jin) 僅(jin) 是真正意義(yi) 上的數據。
“地址總線AB”是專(zhuan) 門用來傳(chuan) 送地址的,由於(yu) 地址隻能從(cong) CPU傳(chuan) 向外部存儲(chu) 器或I/O端口,所以地址總線總是單向三態的,這與(yu) 數據總線不同。地址總線的位數決(jue) 定了CPU可直接尋址的內(nei) 存空間大小,比如8位微機的地址總線為(wei) 16位,則其最大可尋址空間為(wei) 2^16=64KB,16位微型機(x位處理器指一個(ge) 時鍾周期內(nei) 微處理器能處理的位數(1 、0)多少,即字長大小)的地址總線為(wei) 20位,其可尋址空間為(wei) 2^20=1MB。一般來說,若地址總線為(wei) n位,則可尋址空間為(wei) 2^n字節。
“控製總線CB”用來傳(chuan) 送控製信號和時序信號。控製信號中,有的是微處理器送往存儲(chu) 器和I/O接口電路的,如讀/寫(xie) 信號,片選信號、中斷響應信號等;也有是其它部件反饋給CPU的,比如:中斷申請信號、複位信號、總線請求信號、設備就緒信號等。因此,控製總線的傳(chuan) 送方向由具體(ti) 控製信號而定,(信息)一般是雙向的,控製總線的位數要根據係統的實際控製需要而定。實際上控製總線的具體(ti) 情況主要取決(jue) 於(yu) 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