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yu) 數字式萬(wan) 用表體(ti) 積小巧,便於(yu) 觀察數據,使用和攜帶較為(wei) 方便,越來越多的被廣大的電子行業(ye) 的從(cong) 業(ye) 人員和電子愛好者所使用。
經長期的實踐,總結出一種使用數字式萬(wan) 用表測量晶體(ti) 三極管的簡易方法,現介紹如下。
晶體(ti) 三極管具有兩(liang) 個(ge) PN結,分別是集電結和發射結。兩(liang) 個(ge) PN結分成三個(ge) 區:發射區,集電區和基區。這三個(ge) 區在製造工藝摻入了濃度不同的雜質,組成一個(ge) 完整的具有放大功能的晶體(ti) 三極管。分別是發射區的摻雜濃度最高,集電區的摻雜濃度底於(yu) 發射區,基區摻雜濃度最小,根據這一特性,便可以迅速判斷出晶體(ti) 三極管的三個(ge) 電極來。
具體(ti) 測量方法為(wei) :
數字式萬(wan) 用表選用二極管檔測量晶體(ti) 三極管,此檔位的工作電壓為(wei) 2V,此電壓可以保證晶體(ti) 三極管的兩(liang) 個(ge) PN結在施加此電壓後能夠發生正向導通,反向截止的PN結單向導電特性。
1.基極的判定
將數字表的一支表筆接在晶體(ti) 三極管的假定基極上,另一隻表筆分別去接另外兩(liang) 個(ge) 極,如果兩(liang) 次測量在液晶屏上顯示的數字為(wei) 0.1~0.7V左右,則說明晶體(ti) 三極管的兩(liang) 個(ge) PN結發生了正向導通,此時假定的基極為(wei) 晶體(ti) 三極管的基極,另外兩(liang) 電極分別為(wei) 集電極和發射極;如果隻有一次顯示0.1~0.7V左右或一次都沒有顯示,則應從(cong) 重新假定基極再次測量,直到測出基極為(wei) 止。
2.三極管類型、材料的判定
基極確定後,紅筆接基極的為(wei) NPN型三極管,黑筆接基極的為(wei) PNP型三極管;PN結正向導通時的結壓降在0.1~0.3V左右的為(wei) 鍺材料三極管,結壓降在0.5~0.7V左右的為(wei) 矽材料三極管。
3.集電極和發射極的判定
有兩(liang) 種方法進行判定:一種是用二極管檔進行測量,由於(yu) 晶體(ti) 三極管的發射區摻雜濃度高於(yu) 集電區,所以在給發射結和集電結施加正向電壓時PN壓降不一樣大,其中發射結的結壓降略高於(yu) 集電結的結壓降,從(cong) 而判定發射極和集電極。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hFE檔來進行判斷。在確定了三極管的基極和管型後,將三極管的基極按照基極的位置和管型插入到β值測量孔中,其他兩(liang) 個(ge) 引腳插入到餘(yu) 下的三個(ge) 測量孔中的任意兩(liang) 個(ge) ,觀察顯示屏上數據的大下,之後在取出三極管的集電極和發射極,交換位置在測量一下,觀察顯示屏數值的大小,反複測量4次,對比觀察。以所測的數值最大的一次為(wei) 準,就是三極管的電流放大係數B,相對應插孔的電極即是三極管的集電極和發射極。
4.質量的判定
晶體(ti) 三極管的質量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可以用數字表測量出來。
(1)正常在正向測量兩(liang) 個(ge) PN結時具有正常的正向導通壓降0.1~0,7V左右,反向測量時兩(liang) 個(ge) PN結反向截止,顯示屏上顯示溢出符號“1”。集電極和發射極之間測量時顯示溢出符號“1”。
(2)擊穿常見故障為(wei) 集電結或發射結以及集電極和發射極之間擊穿,在測量時蜂鳴檔會(hui) 發出蜂鳴聲,同時顯示屏上顯示的數據接近於(yu) 零。
(3)開路常見的故障為(wei) 發射結或集電結開路,在正向測量時顯示屏上會(hui) 顯示為(wei) “1”的溢出符號。
(4)漏電常見的故障為(wei) 發射結或集電結之間在正向測量時有正常的結壓降,而在反向測量時也有一定的壓降值顯示。一般為(wei) 零點幾伏特到壹點幾伏特之間,反向壓降值越小,說明漏電越嚴(yan) 重。
這個(ge) 方法普遍可行。熟練者可在10s左右得到結果。要注意,帶有阻尼或互補達林頓的管容易誤判斷。請根據具體(ti) 情況進行判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