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極管晶體(ti) 管開關(guan) 電路設計
TTL晶體(ti) 管開關(guan) 電路按驅動能力分為(wei) 小信號開關(guan) 電路和功率開關(guan) 電路;按晶體(ti) 管連接方式分為(wei) 發射極接地(PNP晶體(ti) 管發射極接電源)和射級跟隨開關(guan) 電路
1. 發射極接地開關(guan) 電路
1.1 :
NPN型和PNP型基本開關(guan) 電路圖
上麵的基本電路離實際設計電路還有些距離:由於(yu) 晶體(ti) 管基極電荷存儲(chu) 積累效應使晶體(ti) 管從(cong) 導通到斷開有一個(ge) 過渡過程(當晶體(ti) 管斷開時,由於(yu) R1的存在,減慢了基極電荷的釋放,所以Ic不會(hui) 馬上變為(wei) 零)。也就是說發射極接地型開關(guan) 電路存在關(guan) 斷時間,不能直接應用於(yu) 中高頻開關(guan) 。
1.2 實用的NPN型和PNP型開關(guan) 原理圖1
基本原理:當晶體(ti) 管突然導通(IN信號突然發生跳變),C1瞬間短路,為(wei) 三極管快速提供基極電流,這樣加速了晶體(ti) 管的導通。當晶體(ti) 管突然關(guan) 斷(IN信號突然發生跳變),C1也瞬間導通,為(wei) 卸放基極電荷提供一條低阻通道,這樣加速了晶體(ti) 管的關(guan) 斷。C通常取值幾十到幾百皮法。電路中R2是為(wei) 了保證沒有IN輸入高電平時三極管保持關(guan) 斷狀態;R4是為(wei) 了保證沒有IN輸入低電平時三極管保持關(guan) 斷狀態。R1和R3是基極電流限流用。
1.3 實用的NPN型開關(guan) 原理圖2(消特基二極管鉗位):
消特基二極管鉗位NPN型三極管開關(guan) 電路圖
基本原理:由於(yu) 消特基二極管Vf為(wei) 0.2至0.4V比Vbe小,所以當晶體(ti) 管導通後大部分的基極電流是從(cong) 二極管然後通過三極管到地的,這樣流到三極管基極的電流就很小,積累起來的電荷也少,當晶體(ti) 管關(guan) 斷(IN信號突然發生跳變)時需要卸放的電荷少,關(guan) 斷自然就快。
1.4 實際電路設計
在實際電路設計中需要考慮三極管Vceo,Vcbo等滿足耐壓,三極管滿足集電極功耗;通過負載電流和Hfe(取三極管最小Hfe來計算)計算基極電阻(要為(wei) 基極電流留0.5至1倍的餘(yu) 量)。注意消特基二極管反向耐壓。
2. 發射極跟隨開關(guan) 電路
基本原理:發射極跟隨的優(you) 點就是開關(guan) 速度快,可應用於(yu) 中高頻信號的開關(guan) ;R2不能太,大了電路容易受幹擾;當然也不能太小,否則白白浪費前級的驅動能力。基極不需要限流電阻了,因為(wei) 負載電流除以Hfe就是基極電流,三極管會(hui) 自動向上級所取這麽(me) 大的電流。
3. 功率開關(guan) 電路
上麵說到的開關(guan) 電路適用於(yu) 小功率開關(guan) ,當負載電流較大時,有兩(liang) 個(ge) 辦法解決(jue) :一是選擇高Hfe管,這樣就利於(yu) 前級提供基極電流;另外一個(ge) 辦法就是使用達林頓連接方式把兩(liang) 個(ge) 三極管串起來,這樣Hfe=Hfe1*Hfe2,也利於(yu) 前級提供基極電流。
使用達林頓連接方式時請注意:基極和發射極電位差1.2至1.4伏;計算後管集電極功耗時使用的管壓降不再是它的Vce(Sat)而是它的Vbe,也就是0.6至0.7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