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電磁換能元件,天線在整個(ge) 無線電通信係統中位置十分重要,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收發信距離的遠近和通聯效果,可以說沒有了天線也就沒有了無線電通信。作為(wei) 一款經典的定向天線,八木天線在HF、VHF以及UHF波段應用十分廣泛,它全稱為(wei) “八木/宇田天線”。本文首先介紹了八木天線的原理,其次闡述了自製八木天線的過程,具體(ti) 的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八木天線的原理
八木天線定向工作的原理,可依據電磁學理論進行詳盡地數學推導,但是比較繁瑣複雜,普通讀者也不易理解,這裏隻做定性的簡單分析:我們(men) 知道,與(yu) 天線電氣指標密切相關(guan) 的是波長λ,長度略長於(yu) λ/4整數倍的導線呈電感性,長度略短於(yu) λ/4整數倍的導線呈電容性。
由於(yu) 主振子L采用長約λ/2的半波對稱振子或半波折合振子,在中心頻點工作時處於(yu) 諧振狀態,阻抗呈現為(wei) 純電阻,而反射器A比主振子略長,呈現感性,假設兩(liang) 者間距a為(wei) λ/4,以接收狀態為(wei) 例,從(cong) 天線前方某點過來的電磁波將先到達主振子,並產(chan) 生感應電動勢ε1和感應電流I1,再經λ/4的距離後電磁波方到達反射器,產(chan) 生感應電動勢ε2和感應電流I2,因空間上相差λ/4的路程,故ε2比ε1滯後90°,又因反射器呈感性I2比ε2滯後90°,所以I2比ε1滯後180°,反射器感應電流I2產(chan) 生輻射到達主振子形成的磁場H2又比I2滯後90°,根據電磁感應定律H2在主振子上產(chan) 生的感應電動勢ε1‘比H2滯後90°,也就是ε1’比ε1滯後360°,即反射器在主振子產(chan) 生的感應電動勢ε1‘與(yu) 電磁信號源直接產(chan) 生的感應電動勢ε1是同相的,天線輸出電壓為(wei) 兩(liang) 者之和。
同理可推導出,對天線後方某點來的信號,反射器在主振子產(chan) 生的感應電動勢與(yu) 信號直接產(chan) 生的感應電動勢是反相的,起到了抵消輸出的作用。而引向器B、C、D等都比主振子略短,阻抗呈容性,假定振子間距b、c、d也等於(yu) λ/4,按上述方法也可推出引向器對前方過來的信號起著增強天線輸出的作用。綜上所述,反射器能夠有效消除天線方向圖後瓣,並和引向器共同增強天線對前方信號的靈敏度,使天線具有了強方向性,提高了天線增益。對於(yu) 發射狀態,推導過程亦然。實際製作過程中,通過縝密設計和適當調整各振子的長度及其間距,就能獲得工作在不同中心頻點、具有一定帶寬、一定阻抗值和較好端射方向圖的八木天線。
八木天線製作過程
八木天線結構如圖1所示,它由一個(ge) 有源振子,一個(ge) 反射器和若幹根引向器組成。其中稍長於(yu) 有源振子的反射器起反射能量作用,較有源振子稍短的引向器起引導能量的作用。有源振子兩(liang) 側(ce) 的反射器和引向器使原來的雙向輻射變成單向輻射,以提高天線的增益。八木天線結構簡單、饋電方便,具有較高的增益,廣泛應用於(yu) VHF/UHF頻段。
1、天線尺寸
八木天線的單元數目、長度及各單元間距對天線的增益、前後輻射比及帶寬等指標都有很大的影響。八木天線尺寸的理論計算比較複雜,多數情況下是利用一些近似公式、經驗數據進行初步選取,或者在一個(ge) 成品天線基礎上進行修改,然後通過實驗,反複調整好後再最後確定相關(guan) 數據。
八木天線尺寸的確定需要從(cong) 天線各項性能指標中折衷考慮。本天線反射器的長度取35 cm(0.5λ,波長λ=70cm),三根引向器的長度相等,都取31cm(0.44λ),有源振子的長度暫取34cm(0.486λ),實際長度還要在天線調整中確定。
引向器的間距選取有變間距和等間距二種。各單元間距可在0.1λ到0.34入之間選取。引向器的間距取值大時,天線增益高;間距小時,天線的頻帶特性好。本天線引向器的間距取值0.2λ。要注意的是第一根引向器與(yu) 有源振子之間的間距要小一些,一般為(wei) 0.14λ。反射器與(yu) 有源振子的間距也為(wei) 0.2λ。天線各單元長度及間距見表1。
2、γ匹配
天線與(yu) 饋線連接時首先要解決(jue) 的是阻抗匹配問題。所謂阻抗匹配就是將天線的輸入阻抗變換到與(yu) 它相連接饋線的特性阻抗值(一般為(wei) 50Ω),這樣電台輸出的功率便能全部從(cong) 天線上發射出去。
八木天線的匹配方法有多種形式。圖2是γ匹配連接示意圖。同軸電纜的芯線經過可變電容與(yu) γ棒相連,電纜屏蔽層接在有源振子的中心,短路棒將有源振子與(yu) γ棒連通並可以移動。調整可變電容容量及短路棒位置能使天線達到匹配狀態。γ匹配為(wei) 不平衡型,可以直接與(yu) 同軸電纜連接,是業(ye) 餘(yu) 無線電愛好者喜愛的一種很方便的匹配方式。
3、天線製作
天線製作所需材料參見表2,所有振子均選用Φ3mm的銅焊條,橫杆可用15mm&TImes;15mm、長70cm的方管或鋁合金材料。首先按照表1的尺寸剪好6根銅棒,在方管相應位置上做好打孔記號。選用Φ3mm鑽頭,用台鑽在方管的5個(ge) 孔位上將方管打穿,使銅焊條剛好能插進橫杆。為(wei) 便於(yu) 調整、拆卸,可在振子的上方再鑽一個(ge) 孔,焊上一個(ge) 螺母,旋緊螺杆,就可以將振子固定住。見圖3。注意在方管上打孔最好用台鑽,用手槍鑽不易控製方向,容易造成振子傾(qing) 斜。
找一塊60 mm&TImes;15mm、厚1mm的鐵片,彎成直角並鑽好孔。長邊固定在橫杆上,短邊裝上BNC插座,插座的中心到有源振子的垂直距離約20mm。將鐵片與(yu) 方管間的油漆銼掉以保證接觸良好。短路棒可找兩(liang) 塊尺寸為(wei) 30 mm&TImes;10mm、厚約1—2mm的鋁片或銅片製作。在兩(liang) 塊鋁片中間打一個(ge) 孔,裝上螺釘,夾在有源振子和γ棒上,調整這二根銅棒的間距在20mm,如圖4所示。最後將瓷片電容焊在BNC插座的芯線及γ棒上,天線製作便完成了。
4、天線調整
影響八木天線性能的因素很多,八木天線的調整也比其他天線複雜一些。業(ye) 餘(yu) 條件下我們(men) 主要調整天線的兩(liang) 個(ge) 參數:諧振頻率和駐波比。即將天線的諧振頻率調整在435MHz附近,並且使天線的駐波比盡可能接近1。
將天線架起距地麵約1.5m,接上駐波表開始測量。為(wei) 減小測量誤差,連接天線至駐波表及電台到駐波表的電纜盡量短一些。本天線有三個(ge) 地方可以調節:微調電容的容量、短路棒的位置和有源振子的長度。具體(ti) 調整步驟如下:
(1)將短路棒固定在距橫杆5~6cm處;
(2)發信機頻率調至435MHz,調節瓷片電容使天線的駐波最小;
(3)從(cong) 430~440MHz,每間隔2MHz,測量出天線的駐波,將所測數據作圖或列表。
(4)觀察駐波最小時所對應的頻率(天線諧振頻率)是否在435MHz附近,若頻率偏高或偏低,可更換一根稍長或稍短幾毫米的有源振子重新測量駐波;
(5)稍許改變短路棒位置,反複細調瓷片電容,使天線駐波在435MHz附近盡可能小。
天線調整時每次調節一處,這樣容易找出變化規律。由於(yu) 工作頻率較高,各項調節的幅度都不要太大。如串接在γ棒上的微調電容調整好的容量大約是3~4pF,改變零點幾皮法(pF)都會(hui) 引起駐波很大變化。另外,橫杆長度、電纜位置等許多因素也會(hui) 對駐波的測量產(chan) 生一定的影響,這是我們(men) 在調整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圖5是天線調整好後駐波(SWR)的測量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