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luck网站

18luck网站電子設計 | 18luck网站Rss 2.0 會員中心 會員注冊
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网站 >> 基礎入門 >> 18luck新官网實驗 >> 正文

奧斯特實驗 電流與磁場的實驗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4-17

奧斯特實驗

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在上課時,無意中讓通電的導線靠近指南針,他突然發現了一個(ge) 現象。

這個(ge) 現象並沒有引起在場其他人的注意,而奧斯特卻是個(ge) 有心人,他非常興(xing) 奮,緊緊抓住這個(ge) 現象,接連三個(ge) 月深入地研究,反複做了幾十次實驗。

通過實驗,奧斯特發現通電導線周圍存在著磁場的實驗。

如果在直導線附近(導線需要南北放置),放置一枚小磁針,則當導線中有電流通過時,磁針將發生偏轉。

在此基礎上,通過了解環形電流、通電螺線管磁場的磁感線,以及條形磁體(ti) 和馬蹄形磁體(ti) 磁場的磁感線,進一步認識磁場的方向性。

奧斯特實驗

在奧斯特實驗中,當電路閉合時,電路中有電流,導線下邊的小磁針發生偏轉,受到磁場作用。

電路斷開時,電路中無電流,小磁針不發生偏轉。所以得到的結論是: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同時,電路中電流方向相反時,小磁針偏轉方向發生也相反,說明小磁針受到的磁場作用相反。所以得到的結論是:磁場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有關(guan) 。

奧斯特實驗的兩(liang) 個(ge) 典型結論就是:電流周圍存在磁場;磁場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有關(guan) 。

奧斯特實驗

奧斯特研究電流磁效應的過程

丹麥物理學家漢斯·奧斯特(H.C.Oersted,1777-1851)是康德哲學思想的信奉者,深受康德等人關(guan) 於(yu) 各種自然力相互轉化的哲學思想的影響,奧斯特堅信客觀世界的各種力具有統一性,並開始對電、磁的統一性的研究。

1751年富蘭(lan) 克林用萊頓瓶放電的辦法使鋼針磁化的發現對奧斯特啟發很大,他認識到電向磁轉化不是可能不可能的問題,而是如何實現的問題,電與(yu) 磁轉化的條件才是問題的關(guan) 鍵。開始奧斯特根據電流通過直徑較小的導線會(hui) 發熱的現象推測:如果通電導線的直徑進一步縮小那麽(me) 導線就會(hui) 發光如果直徑進一步縮小到一定程度,就會(hui) 產(chan) 生磁效應。

但奧斯特沿著這條路子並未能發現電向磁的轉化現象。奧斯特沒有因此灰心,仍在不斷實驗,不斷思索,他分析了以往實驗都是在電流方向上尋找電流的磁效應,結果都失效了,莫非電流對磁體(ti) 的作用根本不是縱向的,而是一種橫向力,於(yu) 是奧斯特繼續進行新的探索。1820年4月的一天晚上,奧斯特在為(wei) 精通哲學及具備相當物理知識的學者講課時,突然來了“靈感”,在講課結束時說:“讓我把通電導線與(yu) 磁針平行放置來試試看!”於(yu) 是,他在一個(ge) 小伽伐尼電池的兩(liang) 極之間接上一根很細的鉑絲(si) ,在鉑絲(si) 正下方放置一枚磁針,然後接通電源,小磁針微微地跳動,轉到與(yu) 鉑絲(si) 垂直的方向。

小磁針的擺動,對聽課的聽眾(zhong) 來說並沒什麽(me) ,但對奧斯特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多年來盼望出現的現象,終於(yu) 看到了,當時簡直使他愣住,他又改變電流方向,發現小磁針向相反方向偏轉,說明電流方向與(yu) 磁針的轉動之間有某種聯係。

奧斯特為(wei) 了進一步弄清楚電流對磁針的作用,於(yu) 1820年4月到7月,費了三個(ge) 月的時間,做了六十多個(ge) 實驗,他把磁針放在導線的上方、下方,考察了電流對磁針作用的方向;把磁針放在距導線不同距離,考察電流對磁針作用的強弱;把玻璃、金屬、木頭、石頭、瓦片、鬆脂,水等放在磁針與(yu) 導線之間,考察電流對磁針的影響……

奧斯特於(yu) 1820年7月21日發表了題為(wei) 《關(guan) 於(yu) 磁針上電流碰撞的實驗》的論文,這篇論文僅(jin) 用四頁紙,十分簡潔地報告了他的實驗,向科學界宣布了電流的磁效應。

1820年7月21日作為(wei) 一個(ge) 劃時代的日子載入史冊(ce) ,它揭開了電磁學的序幕,標誌著電磁學時代的到來。

奧斯特當時把電流對磁體(ti) 的作用稱為(wei) “電流碰撞”,他總結出了兩(liang) 個(ge) 特點:一是電流碰撞存在於(yu) 載流導線的周圍;二是電流碰撞“沿著螺紋方向垂直於(yu) 導線的螺紋線傳(chuan) 播”。

奧斯特實驗證實了電流所產(chan) 生的磁力的橫向作用,他在二十年前建立的信念,終於(yu) 靠自己的實驗證實了。

有人說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是“偶然地發現了磁針轉動”,當然也不無道理,但是法國的巴斯德 說得好:“在觀察的領域中,機遇隻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

奧斯特的發現轟動了整個(ge) 歐洲,對法國學術界的震動尤大,法國物理學家阿拉果在瑞士聽到了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的消息,十分敏銳地感到這一成果的重要性,隨即於(yu) 1820年9月初從(cong) 瑞士趕回法國。9月11日即向法國科學院報告了奧斯特的這一最新發現,他詳細地向科學院的同事們(men) 描述了電流磁效應的實驗。阿拉果的報告,在法國科學家中引起了很大反響。當時,以科學上極為(wei) 敏感、最能接受他人成果而著稱的安培(A.M.Ampere,1775-1836)對此作出了異乎尋常的反應,他於(yu) 第二天就重複了奧斯特的實驗,並加以發展,在一周內(nei) 於(yu) 9月18日向法國科學院報告了第一篇論文,闡述了他重複做的電流對磁針的實驗,並提出了圓形電流產(chan) 生磁性的可能性。安培在這個(ge) 實驗中發現磁針轉動的方向與(yu) 電流方向的關(guan) 係服從(cong) 右手定則,即是後人稱它為(wei) “安培右手定則”。

奧斯特實驗說明了什麽

奧斯特實驗表明通電導線周圍和永磁體(ti) 周圍一樣都存在磁場。

奧斯特實驗揭示了一個(ge) 十分重要的本質:電流周圍存在磁場,電流是電荷定向運動產(chan) 生的,且磁場的方向與(yu) 電流的方向有關(guan) ,所以通電導線周圍的磁場實質上來源於(yu) 運動電荷。

Tags:磁場,電流,實驗  
責任編輯:admin
  • 上一個文章:
  • 下一個文章: 沒有了
  • 請文明參與討論,禁止漫罵攻擊,不要惡意評論、違禁詞語。 昵稱: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還可以輸入 200 個字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推薦文章
    • 此欄目下沒有推薦文章
    最新推薦
    熱門文章
    • 此欄目下沒有熱點文章
    關於我們 - 聯係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版權聲明 - 在線幫助 - 文章列表
    返回頂部
    刷新頁麵
    下到頁底
    晶體管查詢